酌酒与裴迪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涛。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自宽:自我宽慰。《 列子·天瑞》:“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人情:人心。《 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愚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
翻覆:反覆无常;变化不定。晋陆机《君子行》:“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涛。”
相知:互相知心的朋友。唐马戴《 下第再过崔邵池阳居》诗:“关内相知少,海边来信稀。”
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表示提防。《 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背朝华于朱门,保恬寂乎蓬户。”
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后汉书·朱晖传》:“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预备做官。出典:《 汉书·王吉传》“王阳在位,贡公弹冠”。汉代王子阳作了高官,贡禹掸去帽上尘土,等着好友提拔,是“弹冠相庆”的意思。
经:一作“轻”。
何足问:不值得一顾。何足,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百里傒)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高卧:安卧;悠闲地躺着。指隐居不仕。《 晋书·隐逸传· 陶潜》:“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加餐:慰劝之辞。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 后汉书·桓荣传》:“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斟酒给你请你自慰自宽,
人情反复无常就像波涛。
相交到老还要按剑提防,
先贵者却笑我突然弹冠。
野草新绿全经细雨滋养,
花枝欲展却遇春风正寒。
世事浮云过眼不值一提,
不如高卧山林努力加餐。
此诗是王维晚年诗作中十分值得玩味的一篇。
首句“酌酒与君君自宽”,“君”字反复强调,这是障眼法;骨子里其实是胸中郁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所谓“宽”者,宽人也即宽己,正是因为无法排遣。故次句“人情翻覆似波涛”,一曰翻覆,二曰波涛,足见心中愤激之情。
三四句紧承“人情翻覆”,照应止水波涛的外部刺激,强调矛盾两端,铺叙反目成仇,人心无常。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就不用说了。相知成仇,先达不用,说尽了世态炎凉,当是实有所指。前四句关键在“笑”字。弹冠”本为援手荐引乃同契之义,此处则反用其意,一旦“先达”即笑侮后来弹冠(出仕)者,轻薄排挤,乃至下井落石,此为淋漓之戟骂。 金圣叹以为“自是千古至今绝妙地狱变相”,诚为得言。
从内容上说,五六两句是即景即情,从户内至室外,为酌酒时举目所见,由世态炎凉,人情翻覆展现天地无私,万物亲仁,豁然呈现一新境界。被王静安先生誉为“摄春草之魂”的“细雨湿流光”,诗人用以描写映窗草色;禅宗关于“心动”“物动”的著名偈语,诗人借以描绘照眼花枝,即便单纯作“景语”看,也属上乘。而其蕴涵则在“全经”,“欲动”,由彰显至深密,从象外到象内,大千世界,无所不容;仅观人间之蝇营狗苟,于义愤之外,恍然顿悟。
从章法上说,律诗两头两联要求真假相生,三四句实写,五六句则该当化实为虚,措辞表意不可复犯,方能体现“神韵”“气象”之妙。从禅学上说,佛家主“虚静”,尚“自然”,和光同尘;深一层探求,五六句似还参合“有无”“生灭”“变常”之理;即处“静观”“达观”态度,与三四句世俗的“势利”“凉薄”恰成对照。
末两句“世事浮云”与“高卧加餐”由禅意而来。“何足问”有不屑一顾的鄙薄之意,所指实有其人其事,承三四句,“高卧”承五六句,超凡脱俗。前后既错综成文,又一气贯注,构思规划缜密精妙。
亦显亦隐、半儒半释的人生经历与处世态度,给王维形成巨大的心理矛盾,犹如碧潭止水,宜清心静观;但仰望高谷急湍,依旧凛然飞动,怵目惊心。王维全部诗作均可作如是观,通过《酌酒与裴迪》一诗即可透视此种矛盾心态。
上一篇:古诗词鉴赏 | 始闻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