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古诗词鉴赏知识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 景物抽象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 “梧桐” “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 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客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抽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抽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抽象。这两者 是一致的。

4. 意象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客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遭到的客观物象「意 象”即意中之象,融人了诗人情思的抽象。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 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 人的感情一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客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 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5. 塑造抽象的常见手法

(1) 比兴手法

如《氓》第3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食”,诗句以桑树、斑鸠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 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第4章用“桑之落(,其黄而)”来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 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抽象的塑造,也有助于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体味他们的真情 实感。

(2) 细节刻画

塑造人物抽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言语举动等细节的描写。《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刘兰芝“却与小姑别, 泪落连珠子”的细节,刻画了一个爱憎分明、不忍离去但又无可奈何的女性抽象

(3) 烘托渲染

如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 从而衬托诗人穷困潦倒、漂泊无依的抽象。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踪灭”为塑造老渔 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单的高傲品?而进行了环境气氛的烘托。

(4) 对比衬托

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构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奸诈与婚后变节也构成对比" 通过对比,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刚强,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二三其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