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到各种各样的唐诗,有描写风景的,有写边塞的,有写闺怨的,有怀古伤今的,有托物言志的,有借景抒情的,有写送别的,有写思乡的,但我们很少见到有诗人写关于本人家庭的诗句。
最接近的大概是有关思乡的诗句,但有些诗句只是指出对家乡的想念,或者写想念家乡的美景和生活等,很少提到家人。而像李白这首《寄东鲁二稚子》这样纯粹写给本人家人的诗就更是少见。
题目中提到此诗是写给在山东的两个孩子的,而诗人此时在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据网上说李白在开元末年,携带一双儿女离开了安陆(属于今湖北孝感市),来到了山东徂徕山的竹溪,和一位当地的妇人生活在一起。具体细节这里就不去考证了,这里只是交代一下这首诗的北京。后来诗人又去了金陵,其间写了这首诗。
全诗原文及解析如下: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首先说明了诗人现在是客居吴地,又是一年春天来到,碧绿的桑叶长出来,诗人在这里已经三年了。然后诗人说本人家在东鲁,远在龟阴的田地无人耕种。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春耕之事已经赶不上了,乘船沿江返乡而行也是茫然未可知。南风吹来,思乡之心仿佛随风而起,飞起不断落到家乡的酒楼前面。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诗人在这里提到楼前的一株桃树,借用桃树的生长感叹时间流逝,大概也是用桃树的生长来描述儿女的成长。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于是自然过渡到了对儿女的描写。诗人想像儿女在桃树边玩耍嬉戏,却因为见不到本人想念本人而悲伤流泪的场景。而且本人不在,即便儿女哭泣,也没人怜惜,更添加了一层悲伤的情调。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诗人想到这些,感觉悲伤不已,心烦意乱,备受煎熬。只能写一封书信,寄回家乡,表达本人的想念。
这首诗用语比较浅显,却亲切而有感染力,表达了一种质朴又纯真的亲情和思念。
上一篇:《卫风·竹竿》是写卫国女子出嫁远离故乡而思念家乡的诗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