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是美丽的乡愁,是剪不断的思念,你还记得家乡的味道吗?
打糍粑,是中国过节风俗,在中国南方普遍流行。在张家界本地乡村都有这么一个传统习俗,那就是打糍粑;虽然打糍粑很累,但是做出来的糍粑:软香丝滑、口感极佳。土家族人不断流传着,过年“打粑粑”的习俗,有:“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洗腊肉,三十日,样样有”的说法。
所以在张家界一到“打糍粑”的时候,就预示着快要过年啦!远在他乡的游子也会陆陆续续的回家过年,也有部分游子因为种种缘由,不能回家过年。而在家乡的亲人,为解他们相思之情,会把做好的腊肉、打糍粑等家乡特产,邮寄给他们,让在外奔波的人也能感遭到家乡气味。在外能吃上腊肉、打糍粑以解思乡情怀。
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就会想起小时候的我们,那时候没有什么好吃的,最盼望的就是“打糍粑”,因为预示着要过年啦!到时会有新衣穿、有糖吃、还有腊肉哦。那时家家户户都会去打粑粑,小孩子也能参与进来,这一天家中会很热闹,人多欢乐多。
打糍粑一般都是约几家人一起打,因为打糍粑不光是一个体力活,还是一个技术活,一家人打不了。还记得那时候,家里放着一个很厚实的石墩,石墩上面有凹槽(石墩很重需要两个以上的人抬才能移动),再预备两个以上的大木锤。打糍粑前,会提前一天先把糯米泡好。第二天再蒸糯米,等糯米蒸熟后放在石墩上,就可以开始打粑粑啦!打粑粑都是男子两人,一人一边对站着打。(做糯米粑粑有纯糯米做得叫“糯米粑粑”,也有小米和糯米混着一起做得叫“粘米粑粑”。)
随着他们因为用力发出的嘿·嗬声,一粒粒糯米在石槽中杵成泥,这时就会把打好的糯米粑粑放到桌上,大人会叫上我们小孩也参与进来,把糯米粑粑挤成一个圆团,放在两块木板之间压扁,冷却后就会变硬,这样也方便存放(一般吃不完,会用清水泡着可以储存2-3个月)。
糯米粑粑有很多种做法:可以烤、煎、煮。我最喜欢的吃法就是烤。在冬天每家每户都会烧火,坐在火堆旁烤粑粑,很是惬意。看着粑粑从扁平状开始慢慢的鼓起来,直到鼓起来的位置裂开,里面的蒸汽冒出,感觉很神奇。粑粑一般烤软就可以吃啦,但是我喜欢把它两边烤起锅巴,先吃锅巴然后再包上我最爱吃的“霉豆腐或萝卜盐菜”一起吃,那真是想想就流口水的味道。(当然有的人喜欢两头包糖一起吃。)
打糍粑吃法简单易食,饱腹。而且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来说,能起到温胃效果,同时对胃寒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糯米粑粑大家都吃过,如果想尝张家界土家人的“打粑粑”,可以给兔管家田田留言,想晓得土家人更多小吃及习俗,可以继续关注兔管家。前往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