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训练一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书事
唐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1.从体裁上看,两首诗都是,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之称。
2.两首诗都表现出了环境的幽静。《竹里馆》写弹琴、长嘴,是以声响衬托静境。《书事》中三、四句却是化静为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
1.五言绝句(五绝)诗佛
2.青苔本是静景,诗人化静为动,表现出仿佛流动于整个空间的苍苔翠色,让人感遭到深院的幽静。
3.相同之处: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对幽居生活的热爱与沉醉,以及高雅绝俗的追求。
考点训练二
竹里馆
王维唐代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幽树林中的幽静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5.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4.幽静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5.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静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由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示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考点训练三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本诗为作者被贬谪南巴时所作。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6.中国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国度,有时候,你只需说起一个意象,我便知晓你的心意。请你在以上诗歌中找出两个这样的意象,并简要概括这些意象传递出的情绪。
7.“借人言己”是诗人创作时常用的一种方法,请你比较《春夜洛城闻笛》和《新年作》两首诗歌,结合诗歌内容和背景材料分析一下两位诗人这样做的目的。
答案:
6.示例一:《春夜洛城闻笛》中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春风”交代诗人情感生发(思乡之情)的缘由;《新年作》中的“岭猿”,渲染了哀伤凄婉的氛围,诗人与之“旦暮”相处,写出了诗人独自谪居异乡,内心的孤单无依、难过迷茫。
示例二:《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听闻折柳曲,谁人不起思乡之情呢!“折柳”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新年作》中“江柳共风烟”写出了诗人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风烟”,渲染了伤感氛围,写出了诗人在异乡孤苦无依,内心凄苦难过。
7.《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这笛声未点明是谁吹奏,可能是乐师,可能是和诗人一样客居他乡的游子,而不管是谁,这都不重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之情是天下所有游子所共有的,所以在此夜听到词曲,诗人和众多游子一样触发思乡之情;《新年作》作者被贬谪南巴时所作,“已似长沙傅”借用贾谊的典故,贾谊汉代名士,有匡扶国家之志,遭人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里更是充满凄凉寥落之情。“老至居人下”满含年老失时的辛酸和仕途失意的悲愤:刚正到老,却落了个受人陷害、寄人篱下的下场!
考点训练四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诗句中“散”字能否改为“落”字?为什么?
9.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8.不能,因为“散”比“落”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及。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
9.“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考点训练五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0.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示的画面。
1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本人“龙钟泪不干”?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0.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由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11.夸张。“龙钟”描述泪流纵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本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