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多读古文有哪些好处?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现在的人还需要去学习古文么?

上中学的时候,我一度觉得学古文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其实当时我的语文成绩在级里挺不错的,而且从考卷上古文的占比来看,学古文或者不学古文,完全不会影响到我的语文成绩。

但我忽略古文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觉得以前的用语,放到今天,完全过时了。

因而,在我看来,学古文不但无聊,而且没必要。

可我当时的语文老师却苦口婆心的跟我说,撇开考试不说,古文还是很值得去翻来读一读,学一学的。

我问她为什么?她跟我讲,如果你没学好古文,以后有很多东西你都会看不懂的。

我并没有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直到很多年以后,我开始去翻《黄帝内经》、《道德经》和《论语》这些经典读物,觉得里面的翻译都怪怪的,不符合逻辑和常识的时候,我才开始懊恼,

为什么当年没有好好去学古文,没有认真的去把里面的字词,尽本人最大的能力去理解,学透。

直到我看到了一档节目,一位任教30余年的台湾语文老师在一档节目中,为当下台湾学生江河日下的语文能力感到难过。

在他看来,现代人习惯使用网络用语只需能把话讲清楚就认为完事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越来越差,不管是对文字的理解,还是对文字的掌控能力,都一届不如一届。

同时,他尖锐的指出,形成这一代年轻人语文能力低下的根本缘由,在于缺乏对古文的学习和训练。

那么,良好的古文素养会对一个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这位老师的回答是:“言语有味”。

什么叫做“言语有味”呢?就是你一开口,别人就晓得你是读过书的,是一个知识分子。

举几个例子:

当我们想表达话不投机的时候:

有的人会说:“我和你聊不到一块去!”

而言语有味的人却说:“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当我们想表达所爱之人不爱本人的时候:

有的人会说:“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

而言语有味的人却说:“我心向水,君心向山。”

而实际上,良好的古文素养不只能让一个人的“言语有味”,还会让他的“文章有味”。

凤凰卫视著名的驻外记者周轶君,就曾在《铿锵三人行》中分享过本人的阅读心得。她认为,如果人生中只能推荐一本书,那这本书必然是《古文观止》。她坦诚道,当年本人被外派到巴勒斯坦当驻外记者的时候,独一带的一本中文书,就是《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译注(上中下)★★★★★9.5吴楚材 / 2009 / 上海古籍出版社

之所以选择《古文观止》,一是因为里面选题多样,内容丰富。二是选集中的文章都是古代文章之精华,既风趣,又有味,还能积累写作素材,向古人学习作文的方法。

作为文章被收录进小学课本的作者,周轶君特别强调“读古文“和”学古文”对本人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回忆起驻外的那段日子,《古文观止》中那熟识的中文字就像是故乡的一胚泥土,不只慰藉着本人作为一名游子的思乡之情,还让她能在英文和的语境下保持良好的中文语感。

二、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古文难学?

很多学生听到老师埋怨本人不好好学古文的时候,心里可冤了,只能默默埋怨:老师,不是我不想学,而是学古文,实在太难了。

我们不由要问,都说古文难,到底难在哪?

其实,古文难,次要难在理解上。

过去很多古文的选集,都喜欢去选取一些高华典册,选的文章虽好,可字句艰涩,不只不好读,而且难以读懂。

更何况,像经史子集这类的文章,多半寡淡乏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无法体会古汉语的文字美感和妙处,也难以感受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温情和趣味。

于是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因“不喜古文而不喜古人”,再因”不知古人而不知古文“,如此循环反复,从望而却步到疏离排斥,错过领略古文的精华和古人的智慧。

三、现代人学古文,可以选择什么教材?

对很多人而言,《古文观止》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我们不由要问,学古文,难道除了《古文观止》,就没有其它好的启蒙读物了么?

当然不是!其实早在今年年初,一套被称为百字版的《古文观止》再版,作者和编者均为第三届韬奋出版奖的获得者,著名编辑钟叔河先生。

这套名为《念楼学短》古文集,不只得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爱好者的青睐,也迅速成为了众多家长为本人孩子挑选的床头书之一,被誉为今年最赞的古文启蒙读物。

钟叔河先生认为,学古文,应该从“短”学起。学其短,就是学着把文章写得短,写得简约,少废话。所以,他才编著《念楼学短》一书,方便四个外孙女学习古文。

而著名学者杨绛先生认为,《念楼学短》除了“选文短”,利于学古文外,还有”三好“,让人“读了能增广见识,读来又趣味无穷。”

1、选题好

《念楼学短》的选题,次要好在其题材和文段的选择上。

首先,从内容上看,整套书的选题范围涉猎的领域广而博。这套书的前身,其实是一套五卷本的合集。其中包括,《逝者如斯》、《桃李不言》、《月下》、《之乎者也》和《勿相忘》共五册。

《逝者如斯》收录的是经史子集的选篇,《桃李不言》收录的是历来传诵的议论文和使用文等实用性较强的名篇,《月下》收录的是文学性较强的书请问和记叙文。在《之乎者也》里,都是从宋、元、明、清人13种笔记中精挑细选的笔记文,而在《勿相忘》这个集子中,收录的全是古人的短信。

其次,从字数上看。《念楼学短》收集的都是短小的古文,篇幅最长亦不足百字,而最短的只要六字而已。这些选文,脍炙人口,精短耐读,不只能让我们得以窥探古人昔日的生活,还能领悟古人的思想和情感。确实像杨绛先生说的一般,“读了能增广见识,读来又趣味无穷。”

2、翻译好

在《念楼学短》里,钟叔河先生把每一篇小短文都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是为“念楼读”。

因为先生写文的初衷是给外孙女儿们看的,好让她们培养起读古文的兴味。所以在翻译上会比其它的古文集更对现代人的口味,更容易理解。

比如在《小人犹膏》这一章中,钟先生的翻译是这样的:

【念楼读】不正派的人,就像一团熟猪油,看上去又白又润泽,一点也不难看,若是沾上手,便腻腻糊糊,洗都洗不掉了。这种人在没有得志的时候,总是低声下气,对人显得十分顺从;一旦得了志,便立刻由低姿势变为高姿势,头也抬高了,嗓门也变大了,生怕别人不晓得他成了角色。

正派的人,是不会情愿跟不正派的人为伍的,其实亦无须看到他们的后来,在他们唯唯诺诺、打躬作揖的时候,早就会深恶而痛绝之,绝不会沾上手,等着他们“一阔脸就变”。

3、批语好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最喜欢读的,是钟叔河先生批语。

唐元明先生曾评价钟叔河先生:“钟先生一生爱书、读书、编书、写书,实在是懂书,所以书评写得好,切中肯綮,言之有物、有味、有彩。自说自话,绝无陈言套语”。

不只如此,在钟老先生的点评中,你能够发现一种独有的钟式幽默。

比如在《人之患》中,对“好为人师”的解读,是这样子的:

孟子说:“一个人如果一心只想当导师,只想教训别人,他一定是有毛病了。”

在议论历史和时政的时候,能感觉先生的见识尤为深刻,使人醍醐灌顶。

“士之为士,得有两条:一是凭知识智能吃饭;二是心里有天下民生,头脑里有思想。”

而在读杂记的时候,钟先生还带领我们去领略了文章排篇规划之美、遣词造句之精妙:

“《游山小启》是一篇骈文,全用对偶句,别有意趣。如今此种文体渐成绝响,”

先生的文笔流畅,论断精当。不管是翻译,还是点评,都能做到画龙点睛,不同凡响。让读者提纲擎领,轻松地找到文章的精华所在,让人实在佩服。

四、怎样利用《念楼学短》来学古文?

《念楼学短》这本书的设计,本来就很适合用来学习古文。因为书中每篇原文各占一页,且均在单数页码。相并的双数页码为这篇选文的白话文解释和钟先生的点评,分别为“念楼读”和“念楼曰”。

我们平时,可以先看原文,再看注解。在掌握了整篇文章的大意后,再重新对着原文推敲自句,欣赏文章的排篇规划最初,在尾随鈡先生的点评,慢慢地去欣赏古文之美。

不过说实话,这本书,看着虽然厚重,可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虽然文章选的都是些小事、微言,可却很见大义。而且每一章节都短小精悍,随便一章都独立可读,不只是一本很好的古文启蒙读物,也可以说是今年最好的床头读物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