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学习用典︱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原标题:学习用典︱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听解读

在12月18日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宣示了改革开放只要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和决心。

在讲到“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时,习近平总书记使用了典故“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

发表重要讲话

本期《学习用典》解读: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原文: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地方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解读: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原文是:“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它最后的意思是说周文王禀受天命,昭告于天。怎样昭告呢?就说周虽然是一个陈旧的邦国,但是它禀受的天命却是新的,焕发出了新气象。后来人们又把这个意思进行了引申,就变成周虽然是一个陈旧的邦国,但是它的使命却在于创新,就把精神落在创新这儿了。

《大雅·文王》是《诗经·大雅》的首篇,歌颂的是周王朝的奠基者周文王姬昌。

其实创新也罢,革新也罢,它也不光是周提出来的,这是中国一个非常陈旧的精神传统。比方说,在周朝之前,商朝商汤的《盘铭》上就写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什么意思呢?就说人像洗澡一样,你今天洗完了,成为一个干净的人,并不意味着从此就可以不洗了。你需要天天洗,然后才能够永远这样干净下去。这其实就是中国很陈旧的关于革新创新的一个表达。

据《礼记·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商朝的也罢,周朝的也罢,这些说法表明,几千年前中国人就用这种“维新”的精神开启了伟大的中国文明,并且不断地把它推向前进。这种中国人不断进行自我超越的精神,也就成为我们现在不断革新的精神源泉。所以总书记才说,中华民族是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的。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句典故已经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比如,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先人们早就提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以说,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

2014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4年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说:“中国人自古就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现实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中国的未来。”

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同被引用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意思是天的运转刚健无力,君子的品格也应像天的运转一样,奋发图强、自我求新、永不止步。取自商汤《盘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同样也是强调自强不息,创新不已。

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些典故,就是要表明,中华民族是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民族。正像他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说:“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势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回首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正是变革和开放精神,让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逐个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缀的灿烂文明;也正是改革开放,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簇新姿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2018年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观众络绎不绝。

经过40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我们要继续秉持变革和开放精神,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观

编辑:王青 责编:BZ广旧事网、中国之声、地方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旧事前往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