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统编教材1-6年级(下册)古诗文网上公开课:10-12讲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See You Again 音乐: Charlie Puth;Wiz Khalifa - See You Again (BKAYE Remix)

统编教材1-6年级(下册)

古诗文网上公开课

第10-12讲

文/郭学萍

01

疫情升级,读诗持续!古诗不用背,听听全都会!跟着音频“听学”古诗文,不要担心下学期语文课,学完68篇古诗文,下学期的课文就完成了三分之一。还怕什么!

统编教材1-6年级(下册)古诗文网上公开课:1-3讲

点开链接

统编教材1-6年级(下册)古诗文网上公开课:4-6讲

点开链接

统编教材1-6年级(下册)古诗文网上公开课:7-9讲

点开链接

经典古诗文,常读常新。讲学习时,朱熹告诉我们:“问渠那得清多么,为有源头活水来。”讲实践时,陆游告诉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坚持时,张孝祥告诉我们:“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本人古诗文网上公开课1-12讲,坚持“听学”了吗?

02

10讲:李白《赠汪伦》

(统编教材一下)

李白《赠汪伦》 音频: 进度条 00:00 06:14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经典诵读台】

【名师微课堂】

汪伦:李白的朋友。

踏歌: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约一百里的桃花潭镇。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古诗新译栈】

李白将要乘船远行,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即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离别情深。

【漫读好时光】

别后莫相忘

李白到过的地方,怎能没有故事?

位于安徽泾县的桃花潭,因为有李白和汪伦的故事,便有了不一般的气味

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当时的李白在诗坛上声名远扬,汪伦非常羡慕。可是泾县是一个不名之地,本人又是无名小卒,如何才能见到这位“诗仙”呢?还是写信吧!信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闻其所言,欣然而至,却发现并无什么“十里桃花”,也无什么“万家酒店”。汪伦解释道:“离此十里有个桃花潭,岂非‘十里桃花’?对岸的万村有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莫不是‘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大笑,遂与汪伦泛舟潭上,喝酒论诗,好不快活。然而,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走得最快的,总是最美的时光。李白终究要告别汪伦,泛舟而去。

诗的前两行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再写送行者。“乘舟”表明是走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小船即将出发之时。这句话使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站在小船上即将离去的情景。送行者是谁呢?次句没有像首句那样平铺直叙,而是用了曲笔。原来,汪伦以踏步的节拍,边走边唱,来为他送行了。这出乎李白的意料之外,所以说“忽闻”。

诗的后两句诗抒情。桃花潭里的水纵使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深厚情意啊!于是,在这样一个桃花怒放的阳春,李白立在船头,就是那种很诗意的梭子船,他的眼睛里有一滴雨一样晶亮通明的泪水。在李白身后,江水悠悠地流淌,桃花无言地怒放,小雨牵肠挂肚地下着……

那深情款款的诗句从他口中慢慢而出,平平仄仄,殷殷切切……

【创意写作坊】

李白在诗中喜欢使用数字,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从数字中感受诗人内心的磅礴浩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过汪氏别业二首》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斗。《夜宿山寺》

这四句中:三千尺一丈三千丈百尺,都是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出诗仙内心的浩浩荡荡。

03

第11讲: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统编教材三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三下) 音频: 进度条 00:00 05:37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经典诵读台】

【名师微课堂】

惠崇(chóng: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题画诗也是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lóu hāo):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娇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tún):鱼的一种,学名“鲀(tún)”,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上:指鱼逆江而上。

【古诗新译栈】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刚刚绽放。初春,最先察觉到江水回暖的是在水中嬉戏的鸭子。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

【漫读好时光】

江南二月春来早

我们常“为文配图”、“为诗配画”,苏轼则是“为画题诗”。

原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称的“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lù sī)、小景尤为拿手。《鸭戏图》是他的名作。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图”。

看呐!隔着青青的竹林望去,几枝桃花摇曳生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显露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是早春,才有三两枝初绽的桃花。

最先感遭到春天到来的,是在江水中游泳的两只麻鸭。它们惬意地让身体随着微波自在崎岖,羽毛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温和的光芒。你听,它们嘶哑的声音“嘎嘎”响起,透着怎样的一份欢喜?

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描摹出“蒌蒿”和“芦苇”这两种初春的景物特点,贴切而生动。

如果说,诗的前三句是描写惠崇画里的景物,最初一句则是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早春二月,正是享用河豚的最好时节。或许素以美食家自居的东坡居士对烹制河豚很有一套,要不怎么会有“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样一份悠然自得的感慨呢?

苏轼这首题画诗,不只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初春景象,还融入非凡的想象,移情于物,把画面无法表现的“春江水暖”通过“鸭先知”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惠崇的画与苏轼的诗,相得益彰。

【创意写作坊】

描写春天到底有多少角度?在诗人那里是无穷无尽的。读一读诗人谢武彰的作品《春天》:

风跑得直喘气

向大家报告好消息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花朵站在枝头上

看不见春天

就踮起脚尖,急着找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花,不晓得本人就是

春天

在大自然中观察春天的景物特点,并写一首关于春天的儿童诗。有兴味吗?有决心吗?

04

第12讲:《稚子弄冰》

(统编教材五下)

杨万里《稚子弄冰》 音频: 进度条 00:00 06:22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经典诵读台】

【名师微课堂】

稚(zhì)子:老练、天真的孩子。

金盆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把冰取出来。

钲(zhēng):古代的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磬(qìng): 古代打击乐器,多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bō li):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古诗新译栈】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铜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银铮。悄悄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漫读好时光】

不怕冷的童年

小时候,父亲在部队,外婆带着我姐弟仨住在一个只要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村东头有一座废弃的土墙,那可是村里所有孩子眼中的金色城堡。

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冬天没有暖气,更没有空调,甚至连热水袋都没有。我们穿着硬邦邦的棉衣,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但再冷的冬天也抵挡不了孩子们玩耍的兴致。我们一起冲到屋外,跑向结了冰的池塘。

我们先是在冰上掷石子,再用木棍把冰捣碎,然后趴在池塘边,把碎冰一块一块取上来,往那座土墙上贴,边贴边唱:“冰凉冰凉你上墙,/先晒太阳后吃糖。”当冰块在冬阳的温存下,湿漉漉地粘在土墙上的时候,我们便会伸出冻得像胡萝卜一样通红通明的手指,掰下冰块的一角,放进嘴里当糖吃,从而兑现对冰块的承诺。那“咯嘣咯嘣”嚼冰块的洪亮声,和我们“咯咯咯”的欢笑声,在童年每一个调皮的日子里回响。

今天再来读杨万里的《稚子弄冰》,仿佛在翻看童年的黑白老照片。诗中的孩子和我们小时候竟然如此类似:脱晓冰——穿彩丝——当银钲——敲玉磐——碎晓冰,近千年过去了,玩冰的孩子一茬一茬长大,那份快乐却一直没变。

这首诗写于南宋孝宗淳熙六年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立春时节,各地流行“打春牛”的习俗。“春牛”用桑木做骨架,高四尺,长八尺,身上画有四时八节三百六十日十二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人们用彩鞭鞭打“春牛”,祈求丰年;小孩子们就用冰做成“银钲”“玉磬”,也模仿着打“春牛”。那些冰块落地发出的洪亮声响,令人喜悦,诗人仿佛看到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不怕冷的童年,是冻不住的快乐。

【创意写作坊】

在我小的时候,冬天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孩子们的衣服也都比较单薄,那些穿在身上所谓的棉袄,硬邦邦的,像铁块一样,冰冷得不敢让本人的下巴碰着衣领。这个时候,我们都喜欢聚集在土墙边,兵分两路,倚墙而立,然后互相挤压。大家边挤边唱:“挤油挤油渣渣,挤出油来炕粑粑!”不用多久,我们这群野孩子便会感觉浑身暖洋洋的,暂时忘记了严冬的寒冷。

亲爱的孩子们,除了像《稚子弄冰》这样自得其乐,除了像长辫子老师小时候这样玩“挤油挤油渣渣”的游戏,你喜欢在冬天里玩些什么呢?能不能也像长辫子老师这样画一画,写一写呢?让我们一起,用文字留住童年,留住那份无以伦比的快乐!

不怕冷的童年

05

郑重申明

尊崇的各位读者:

你们好!“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写作坊”微信公号里的“原创”作品(文字/音频/视频),可以转发,转载,但必须注明“原创”作者姓名及作品出处。严禁各种方式的剽窃行为。谢谢支持!爱你们!

郭学萍(长辫子老师)

2020年1月31日

在古诗文中,阅春秋,走南北,知冷暖!

统编教材1-6年级(下册)古诗文网上公开课:7-9讲

统编教材1-6年级(下册)古诗文网上公开课:4-6讲

统编教材1-6年级(下册)古诗文网上公开课:1-3讲

大年初二:雨花石中的“另类春节”

大年初一:这些话我必须说给你听

《将进酒》古诗漫读+“数学阅读”推荐书目

生活不止疫情,还有爱情:姐弟恋也很美

年关在即,如何委婉拒绝拜年以及被拜年

作文音频课:春节作文技巧(年俗10篇)

作文音频课:文章开头技巧(4-6)

作文音频课:文章开头技巧(1-3)

古诗文音频课:袁   枚

古诗文音频课:王安石

古诗文音频课:骆宾王

作文视频课:文章开头技巧

2019:我给全力以赴的本人打满分

统编教材1-6年级(下册)课文中的120位作家早晓得

统编教材1-6年级(上册)课文中的85位知名作家

统编教材2020年寒假“项目式”超级综合菜单

统编教材1-6(上册)“口语交际”大汇总及范文示例

统编教材1-6年级(上册)21类习作“考题预测”与“考试技巧”

统编教材1-6年级(上册第8单元)“地毯式”复习过关自查表

统编教材1-6年级(上册第7单元)“地毯式复习”过关自查表

统编教材1-6年级(上册第6单元)“地毯式”复习过关自查表

统编教材1-6年级(上册第5单元)“地毯式”复习过关自查表

统编教材1-6年级(上册第4单元)“地毯式”复习过关自查表

统编教材1-6年级(上册第3单元)“地毯式”复习过关自查表

统编教材1-6年级(上册第2单元)“地毯式”复习过关自查表

统编教材1-6年级(上册第1单元)“地毯式”复习过关自查表

期末复习:你必须晓得的考场满分作文24问!

46张PPT,揽尽统编教材1-6年级(上册)必背课文

怎样把统编教材(45本)“必读书目”嵌入“期末评语”?(实操版)

统编教材1-6年级(上册)一线教师的“吐槽清单”及改进建议

80后、90后的老师们:你们还会像70后这样写板书吗?

示:“实验学校”“实验团队”“种子教师”名单

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统编·图文版)

统编教材必背古诗文129篇(汇总)及各年级学习策略指点

统编教材“小古文”(16篇)汇总及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45本)汇总及“整本书阅读”三大策略

统编教材1-6年级上册《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汇总及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整本书阅读360+古诗文阅读129”篇目大全统编教材1-6年级“整本书阅读”18例(实操版)统编教材1-6年级96个单元“1+X”单元导读单(最新版)“统编教材”如何应对?送给大家原创《阅读护照》“统编教材”全面使用,三张表助你顺利过渡

长辫子老师教你:怎样陪孩子写作业?

如何让孩子更“优秀”?请和孩子进行“海沃塔”无意识聊天

演艺圈里的青年才俊猝死,教育圈里的朋友也要“悠着点儿”

特级教师和小学生PK“观后感”写作(共5篇)

开学第一课:“非诚勿扰”版选座位开学第二课:“完满教室” | 开学第三课:“定规矩”开学第四课:“一米菜园”与“循环日记”开学第一课:每个孩子必读的5本书,必做的5件事

长辫子老师的线上暑期公益课开始啦!

统编教材 “360+2X”暑期“整本书阅读”推荐书单

“统编教材”必背古诗文129首小学师生同题PK2019高考作文题

长辫子老师教你11种写日记的方式

统编教材古诗中,这些字音你读对了吗?

一张表带你读尽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

“360+2X”阅读推荐书目 | “整本书阅读”计划

整本书11步阅读攻略 | 开学第一课定规矩

视频课《汉字诗|  视频课《灰椋鸟》

统编版语文教材目录 |寒假“项目式”作业菜单

呀!作业!

视频课: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写作课程

“千班万人”种子教师招募公告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