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甫《春望》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通过花与鸟这两种具有特征性的春天景物,来进一步渲染诗人的“感时”与“恨别”之情。花、鸟本是赏心顺眼、无限美好的事物,但诗人现在却观花反落泪,闻鸟鸣反惊心。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更突出了诗人感时伤时忧国思家之情是何等深沉。
2.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3.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虑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委婉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二、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颂。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景造意,色彩浓郁,想象奇特。 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运用对偶的修辞,音韵和谐。 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中的“压”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3.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形态突现出来。
4.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颜色鲜明、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错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5.诗中引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祖国视死如归的精神。
6.《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描绘边关和平,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三、杜牧《赤壁》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人为什么要从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这是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这支戟与古代和平有联系,先写它能很自然地引起后面对历史的咏叹,由此点出此地曾有过的历史风云。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广为传诵,这两句议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败的机遇,影射本人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却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另一层意思:只需无机遇,相信本人一定会有所作为。
四、李清照《渔家傲》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用本人的言语描绘全词开头两句的画面。
大片的云层像江河里的波涛,与天相接,与凌晨时的雾气相连,星斗与银河随着夜晚时间的变化而转动着位置,云涛在空阔的夜空和茫茫的晓雾当中,又像是千万张船帆在海上飘舞。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尝,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嗟”字是“叹息”之意,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本人在人生晚景时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字是“徒然”之意,一是流显露作者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空有才华,不能为世所用;二是词人遭遇乱世,知音难遇,文章无用,唯有通过幻想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哀叹。
3.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比喻和用典,把本人比作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轻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在自由的生活。表现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不满,对自在生活的向往。
4.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空有才华而遭遇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隐喻对南宋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五、晏殊《浣溪沙》赏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 和归燕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①对仗工整,音韵和谐;②情景交融,景物描写典型,画面生动,表现了对年华流逝的感叹惋惜之情;③包含着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单寂寞之情。
六、欧阳修《采桑子》赏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营建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2.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好像琉璃 ,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构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扰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擦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
七、朱敦儒《相见欢》赏析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建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建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代; 代指达官贵人。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内心沉痛之情以及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法(或担忧)之情。
3.词的最初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委婉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
季节:夏季 时间:黄昏 分别是:“藕花”、“日暮”
2.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
上一篇: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00首思乡古诗词大全 赏析1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