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古诗中的“言”、“律”、“绝句”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古诗中的“言”、“律”、“绝句”有什么区别?

这是一些关于古诗词的基础问题。

1古诗中的“言”

这个其实非常简单,我们看一首诗,一句有几个字,就称其为几言诗。如最早的诗《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这就是二言诗。因为诗歌是随着音乐的复杂而发展的,所以每一句诗的字数也跟随着音乐变多。《诗经》时期,流行的雅乐,适合四字一句的歌咏,所以那个时候都是以“四言诗”为主,这个不断发展到曹魏时期曹操还在使用。

不过随着南方《楚辞》文化的兼容,音乐的发展,诞生了很多虚词方便演唱,在汉朝的时候五言、七言、六言、八言都出来了。但是音乐的变化并不大,五言就足以体现音乐的“宫商角徵羽”,所以其实这个时代的诗以“五言诗”为主。

隋唐之际,国际化民族大融合,为中原诗坛带来了“胡乐”,音乐愈加自在、跳脱,音节愈加复杂,简单的五言结构的诗已经满足不了演唱。这一时期,七言诗开始盛行,从乐府的发展可以看得更清晰。甚至于“七言诗”都无法满足音乐发展的需要,在下层就出现了“曲子词”——词牌的前身。

我们平时提到古诗,脑海中自然就想到了“五言”、“七言”,好像古诗只要这两种文字长短的格式,其实并非如此。

在诗词发展史上,丛“二言诗”到“九言诗”都存在过,还存在大量的“杂言诗”,也就是长短句,这个“言”并不是判断作品是不是诗的标准。

诗是韵文,我们判断诗的标准是押韵、节拍感、抑扬顿挫。

为什么“六言诗”、“八言诗”会慢慢地消失呢?

我们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我们发行钱币,有一元,二元,五元,为什么还需要六元,八元?更多音节的诗句结构其实就是少数音节结构的诗句的反复反复多了就会给人以呆板的感觉。

五言诗、七言诗成为主流,与音乐节拍婚配程度高有关,也和人们诵读单纯的文字的音节结构相婚配有关。就音节二言,双音节词是无往而不利的,双音节加单音节的结构,最为灵活。而五七言在这方面最具优势。在歌词脱离配乐而成为文本文体的“诗”之后,五七言依然是主流。

而其他言的诗在脱离音乐后就因为不适合吟诵而慢慢被淘汰了。

《吴少诚席上作》唐卢群

祥瑞不在凤凰麒麟,太平须得边将奸臣

仁得百僚师长肝胆,不用三军罗绮金银。

大家可以读一读这首八言诗,这和慢悠悠说话就没什么区别了,还有王维的《辋川六言》,表达那种舒缓的意境是合适的,但是总归是使用无限,和五七言比起来,吟诵感相差太远了。

2古诗中的“律”

“律”指格律,一般代指近体诗中的律诗。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但是都是八句,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基本服从“起承转合”的写法,在八句中完成一篇圆融的小诗文,相对于四句的古诗空间更充足,能够更详细地描写、铺陈,多用来叙述、抒发完整的事件和感情。

律诗需要严格恪守平仄格律,不但要有律句组成,还要保证“对、粘”规则,以及中二联的对仗。

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律诗,平仄格式为仄起平收,押平水韵“十灰”部,同时平仄之间符合“对、粘”规则,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精巧对仗。同时诗意苍凉、悲怆,既叹个人时节,又悲家国蒙难,是杜甫忧国忧民的代表作。

这首七律是七言律诗的标榜之作,号称“千古第一”。

3古诗中的“绝”

“绝”指绝句。绝句的区别方法就是四句为绝,同样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当然像王维的《辋川六言(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我们称之为六言绝句也没有问题。

但是绝句和律诗不同,律诗是必须恪守平仄格律的近体诗的一种,而绝句分为恪守平仄格律的“律绝”和不恪守平仄格律的“古绝”。像上面这首六言绝句就肯定是古绝。

因为平仄格律的基本平仄格式只要五言和七言两种。

而五言和七言中不恪守格律的也是古绝,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就是五言古绝,押仄声韵(格律诗必须押平声韵),也可以称作“五古”。

而律绝最好的例子就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平仄格式为仄起仄收,押平水韵“十一尤”部,平仄严合,对仗精巧,是五言律绝中的典范。

总的来说,“言”是单句诗的字数,“律”是近体格律诗中八句的律诗,“绝”通指四句的古诗(非长短句),包括守平仄格律的“律绝”和格律之外的“古绝”。

End

对偶诗句,诗词真的好美

《中国诗词大会》嘉宾康震,解读统编教材里的诗词

【经典】先秦时期诗文1100篇全集(101—200篇)

【经典】先秦时期诗文1100篇全集(201—300篇)

【经典】先秦时期诗文1100篇全集(301—400篇)

【经典】先秦时期诗文1100篇全集(401—500篇)

【经典】先秦时期诗文1100篇全集(501—600篇)

【经典】先秦时期诗文1100篇全集(601—700篇)

【经典】先秦时期诗文1100篇全集(801—900篇)

【经典】先秦时期诗文1100篇全集(901—1000篇)

【经典】汉朝诗文390篇大全集(1—50篇)

【经典】汉朝诗文390篇大全集(51—100篇)

【经典】汉朝诗文390篇大全集(51—100篇)

【经典】汉朝诗文390篇大全集(101—160篇)

【经典】汉朝诗文390篇大全集(161—220篇)

【经典】汉朝诗文390篇大全集(221—390篇)

【经典】魏晋诗文900篇大全集 卷一100篇

经典】魏晋诗文900篇大全集 卷二 101—300

【经典】魏晋诗文900篇大全集 卷三 301——400

【经典】魏晋诗文900篇大全集 卷三 401——500

【经典】魏晋诗文900篇大全集 卷三 501——600

【经典】魏晋诗文900篇大全集 卷三 601——700

【经典】魏晋诗文900篇大全集 卷四 701——800

【经典】魏晋诗文900篇大全集 卷四 801——900

【经典】唐诗三百首大全 上卷(1—160篇)

【经典】唐诗三百首大全 上卷(161—320篇)

【经典】词牌《声声慢》诗词160篇大全

【经典】词牌《千秋岁》诗词161篇大全

【经典】宋词三百首大全集 上卷 (1—160篇)

【经典】宋词三百首大全集 上卷 (161——320篇)

【经典】元曲三百首(1—160篇)附赏析

【经典】元曲三百首(161—320篇)附赏析

经典】金词三百首(1——160)篇

【经典】金词三百首(161——320)篇

《声律启蒙》(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大全集| 关于月亮的诗词

《论语》原文+正文+译文

【讲坛】《爱上语文》《唐之韵》《宋之韵》 完整视频

【名师】百家讲坛《爱上语文》第七、八、九集视频

【视频】苏东坡经典诗词文50句 | 纪录片《苏东坡》1-3集

【大神】与苏轼有关的20个成语 纪录片《苏东坡》4-6集

【视频】诗词格律与写作教学视频(第1—3课)

【视频】诗词格律与写作教学视频(第4—6课)

【视频】诗词格律与写作教学视频(第7—9课)

【视频】诗词格律与写作教学视频(第10—12课)

【视频】诗词格律与写作教学视频(第13—15课)

视频】诗词格律与写作教学视频(第16—18课)

【视频】诗词格律与写作教学视频(第19—21课)

【视频】诗词格律与写作教学视频(第22—24课)完

《国学小名士》美文(一二季全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