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我们在大语文第6首,《咏柳》的时候,学习到了贺知章,唐朝武则天时期的状语,饮中八仙,仙踪十友,晚年告老还乡,上到皇帝,下到王公大臣,都有所表示,表明了贺知章一生为人做官的成就。
贺知章,从少小离家,到老大回乡,还有家乡口音,但是早已两鬓斑白。乡里的儿童见到他,也都不认识了。其实他也不认识这些孩子们。笑问客从何处来?看起来只是假借孩童之口问出,其实也可以理解成贺知章,离家多年,辞官归乡,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油然而生。
贺知章的这一首古诗,现代的中国人,尤其是离家在外打拼生活的中国人,会愈加感同身受。城市化、全球化的发展,让人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代价是,人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归宿,会遭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身在异乡为异客,天下何处是家园?
回乡偶书,是两首诗构成的组诗,另外一首是: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人事半消磨,是贺知章感叹,回到家乡以后,物是人非,变化很多。
镜湖水,就是贺知章家乡的湖水的名字。
春风,还是那股春风。吹起来的,依然是旧时的波浪。这个意境的感悟,与古希腊哲学家Heraclitus的著名观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是相反的。其实,境由心生。贺知章,用不变的景,对比变化的人。Heraclitus用变化的景,变现变化的世界。变与不变,是相对而言的。这一点,又透露着一些唯心思想的痕迹。
贺知章的这一组回乡偶书,是他一生的感悟。向智者,向古人,学习人生感悟,是古诗词赏析带给我们的不测惊喜和额外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