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最能体现李清照的昂扬之志,独立精神。这首五言绝句短章小品,真难以相信出自渡江之后的李清照之口。一般注本评价这首诗的妙处会集中在两点:
一是赞佩她全无女儿态,全然是丈夫英伟之气,就是说一个女子写出来的诗作其中的人间邪道,天地邪气比男子诗作体现的还要充沛。
二是称赞这首诗的妙处是四句话连用三典:
生当作人杰,人杰用了汉高祖夸奖功臣张良、萧何、韩信这些人其为人杰的典故。死亦为鬼雄,鬼雄与人杰相对,人杰是人中的豪杰,鬼雄是鬼中的英雄。鬼雄的典故出自屈原的《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最初 一句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典故则为大家所熟悉了。
项羽是江苏宿迁人,少年英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最初的亡秦者正是项梁、项羽叔侄,项羽毫无疑问是秦末反抗大秦暴政的农民起义中一面最鲜明的旗帜。现实上,平心而论,如果没有项羽的话,秦末的农民起义到最初估计是要被大秦给扑灭的,虽然秦末农民起义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但大多一盘散沙,就反抗暴政的毅力、决心和勇气以致气势,项羽确实是那个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担当者。经雍丘之战、巨鹿之战,攻灭咸阳后分封诸侯。刘邦那时候在英雄项羽的眼中,不过是一路草头王而已,后来楚汉相争,项羽依然在彭城之战等战役中屡败刘邦,可惜项羽确是有刚愎自用的性情弱点。刘邦别无所长,为善用人,而人才不论在哪个年代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等到刘邦卷土重来,垓下之围,项羽面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与虞姬生死离别之后,项羽选了八百骑兵,趁夜突破十面重围。天亮之后汉军发觉项羽远去,于是冠英帅五千骑兵追击,等项羽渡过淮河随从的骑兵只要一百多人了。这时项羽迷路了,他问一老农,路旁老农回答说向左而去,项羽便帅军向左而去,陷于沼泽,耽搁了时间,汉军追了上来。项羽又向东去,到达东城一座土山之上,身边只剩28骑,西楚霸王这时候突然转身对身边的28个兄弟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8年,大小70余战,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追击的人非死即成俘,一生未尝败北,遂霸天下,现在被困于此,不是我不会打仗是天要亡我。今天是要决死一战,我要为诸君痛快一战,必定要胜利三次,为诸君击溃包围,斩将夺旗,要诸君晓得是天要亡我,非我不会打仗。于是他分骑兵四队,这个时候汉军围困数重,项羽就对身边的兄弟说,我为你们杀掉对方一将,于是他命令骑兵分四面向山下冲,项羽本人大呼驰下,战杀汉将,汉军中赤泉侯杨喜狂追项羽,项羽回身大喝一声,把杨喜的人和马吓得退后数米,需要飞驰而出,又斩杀一汉将,同时杀尽百人,再汇合骑兵仅损失两骑。项羽问大家怎样样,项羽手下26个兄弟跪倒回答说:和大王说的一样,非战之罪,是天亡君啊。东城快战之后,项羽来到乌江之畔,乌江亭长停船在岸边对项羽说:江东虽小方圆千里,百姓数十万也足以称王啊,现在只要臣有船,愿大王尽快渡江,若汉军追来则无法走脱,项羽听到这才晓得西楚并没有失陷,才晓得四面楚歌只是汉军之谋啊,这时的西楚霸王内心重新升腾起英雄之气,他要捍卫霸王的荣誉,他要选择战死沙场而非过江,于是他对乌江厅长说:苍天要亡我,我为什么要渡江呢,想当年我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西下,今无一人生还,纵然江东父老可怜我尊我为王,难道我不愧疚吗?一念及此,项羽把胯下乌骓马赠与亭长,然后下令身边的兄弟,全部下马,以剑迎敌。最初仅项羽一人就杀了数百人,本人也负伤十余处。就在这最初的生死之际,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竟然又显露他温情的一面,他在人群中看到汉军中有他过去的部下吕马童就对他说:你不是我的故人吗,吕马童一见马上对汉将大喊说:这就是项王。项羽说听闻汉王悬赏千金封邑万户要我首级,那我就把这大好头颅送与故人吧,于是项羽自刎而死。时年三十岁。项羽自刎,汉军为了争项羽首级蜂拥而上混乱不堪,同室操戈竟死数十人,项羽用一个英雄的自刎,用一颗大好的头颅,最初尽情嘲讽了所谓的胜利者。在成王败寇的历史书写中,项羽虽然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以不肯过江东的英雄自刎,用千古不灭的豪情书写了 一个大写的人。正所谓: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易安居士能写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她虽属女流,但在个人人格精神与气质上,却是与项羽这样的西楚霸王一脉相通的。能让李清照写出《夏日绝句》,能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名言,不是什么要刻意用典,而是内心这种横亘胸中的而英雄之气,独立精神所使然的。
当然说道这种英雄之气独立精神,在李清照所处的那个时代氛围,所处的环境里就显得难能可贵了。我们熟悉李清照的很多情诗,但其实易安居士不只是一个缮写闺中之情,缮写相思之意的一个伟大的诗人,她也是一个心怀天下,心怀家国的伟大诗人。
靖康之乱把李清照的人生,生生的劈作两段,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北方战乱,1127年也就是李清照随丈夫赵明诚南下的建康二年,金兵摞走徽、清二宗,高宗继位仓皇南逃,南宋开始。李清照虽然随赵明诚到江宁知府任职,过上了暂时安逸的生活,但来到江宁的路上她却感叹: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却愤然的说: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诗中句里处处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甚至对她本人的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知府也就相当于南京市的市长兼军区副司令,建炎三年也就是1129年,运营统治官王毅预备在南京发动兵变,这时早有手下提前告知了赵明诚,而赵明诚这个伟大的金石学家,一心只醉心于本人的金石珍藏,却对此视若罔闻,无动于衷,手下只好对叛军自作预备。等到叛军发动之日,还没有攻城的时候,赵明诚听到消息惊慌失措,与身边的两人趁着夜色借助钩锁,坠城而出独自逃亡。幸亏有手下早作预备,叛军被平定之后,赵明诚因为临阵脱逃被罢去江宁知府,他只好羞愧的带着李清照只好去江西,买房定居,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伟大的易安居士不由浮想联翩,心潮激荡。很多学者认为,她就是在乌江岸边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夏日绝句》。有学者考证赵明诚是建炎三年的三月份被罢官,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做于建炎三年的四月,虽然为未定论 但就诗中所写,想来大致不差。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既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不满,同样也隐喻着对不担任任,临阵脱逃的赵明诚的不满。李清照是那么深爱着赵明诚,她怎样会对丈夫的行为大家批判呢,这就是易安居士的伟大之处,爱情亲情并不能影响她独立的思想与人格,她年轻时就关怀国家大事,在元祐党人案中,为救本人的父亲,曾愤然想本人的公公上书,在本人的公公袖手旁观之时,又愤然写下:炽手可热心可寒的讥讽与批判。后来即便李清照流亡江南经历过夫死物散、又再婚、又离异,在世人的嘲讽与讥讽中,孤单的了结残生,即便这样的环境下67岁的李清照,也已经以一种极大的热情关怀国事,为毛遂自荐,去虎狼之域出使金国,一探真假的韩肖胄写下赠别诗: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当时的她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一个妇道人家如此关怀国事。她要是男儿身我想她会像岳飞一样放下笔杆,拿起枪杆,会像辛弃疾一样在写作爱国诗篇的同时上马杀贼,就在京华避难期间,也就是她写作悲情的《武陵春》的同时,孀居的李清照,身心憔悴的李清照,还写过一篇《打马附》。打马是宋人喜欢的赌博游戏,李清照却借题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著名名臣良将的典故,写雄姿英才,挥师疆场的气势,谴责宋氏之无能,文末更是直说一个弱女子烈士暮年的壮志,: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知千里。但愿湘江过淮水。抗击名将宗泽病危之时拥被大喊:过河,过河!与李清照齐名的辛稼轩临终之时风雨之夜,大喊:杀贼,杀贼!李易安与辛稼轩与宗泽与岳飞与陆放翁何其类似,这才是千古李易安,不朽之李易安,伟大之李易安!让人高山仰止,永远赞佩之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至今思易安,郎朗清辉照古今。
上一篇:88首你只知一句,却不知全文的经典古诗词!(含译文)11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