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暂停安静法”(time-out)(2):为什么总是失败?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问:“徐医生,为什么time-out的方法对于我家孩子一点用途都没有?每次我都要把他拖过去,然后他会大哭很久,不断哭到我受不了,结束time-out。这种情况我应该怎样办呢?”

上篇文章我们聊到实施time-out有哪些前提条件,那么是不是满足了这些前提条件,time-out的实施就一定会成功呢?

不一定哦,我们还要留意以下几点,才可以更好地实施time-out,既能让孩子吸取教训,又能让孩子的不安和无助降到最低。

第一、明确什么样的情况下合适使用

是不是孩子所有的不良行为都适合用time-out呢?不是的,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孩子在互动游戏中出现不良行为,所进行的活动是他很喜爱的,这种情况可以用time-out。

但是如果孩子是因为想逃避做某件应该做的事情而出现不良行为,就不合适用tine-out了,因为你的time-out正好让他完成了逃离的目的。

举个例子:孩子不想做作业,你让他去time-out,那么孩子觉得太好啦!因为那个时候,他会觉得time-out比做作业可爱多了,然后,以后他可能在做作业的时候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

第二、规则的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

在考虑引入time-out这个方法之前,本人定。

但是要留意的是,只定你最难以忍耐的行为,不要超过三种。而且,以后执行的时候要一致,每次出现目标行为,就要实行time-out,而不是有时time-out,有时却没有。

如前文所说,和他解释time-out的时候不要把它定义为一个惩罚性质的事情,可以和孩子描述为“安静时间”、“思考时间”、“贝贝本人的时间”等。

第三、time-out的时间要合适

有妈妈问我应该让她三岁的孩子time-out多久,“十分钟短不短”?答案是:不但不短,反而太长了。一般的准绳是:年龄数等于分钟数。也就是说,两岁的孩子,time-out的时间两分钟为宜;三岁的孩子,time-out的时间三分钟为宜。

太长时间的time-out容易让孩子陷入深深的被遗弃的感觉,会引发更多的问题行为。可以用一个闹钟来定时间,闹铃响了即意味着time-out的结束,可以将闹钟放在孩子可以看到的地方。

第四、time-out的时机要对

每次发现孩子出现需要time-out的行为时,即刻将他带到time-out的地点,不要有任何延迟

比如,孩子在商店里大哭大闹,如果你继续买完东西,再开车回到家里,再和他说,“因为你刚才在商店里大哭大闹了,所以你现在去time-out。”这种time-out缺少即时性,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过于延迟,所以通常对下次行为的改善没有协助。甚至有些妈妈在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先妥协,买了孩子想要的东西,再回家time-out,这种情况,time-out就愈加没有作用了,孩子的哭闹行为已经被结果强化,他已经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第五、父母的态度要平静

确实,需要用time-out的行为通常都是容易让父母情绪失控的行为,父母很容易用生气地甚至是大喊式的语气让孩子去time-out。

但是,如果可以,尽量不要对孩子大喊“我告诉你一千次了,不要这样子!现在你会回本人的房间待着去,我不叫你出来你就不准出来!”因为这种愤怒式的命令往往会触动孩子的生气按钮,引起孩子对time-out的强烈憎恶和反抗,将time-out变成双方控制力的角逐,而得到行为改变的目的。

比较好的做法是,很直接告诉孩子:“因为你刚才失控摔东西了,去time-out椅子上安静一下吧!”语气平静而肯定,不要和孩子讨价还价,不要用不确定的摇摆态度,因为当孩子感遭到你的不确定态度,他们通常不会服从你的指令。

当孩子已经熟悉和了解time-out的前提和要求,父母甚至无需使用言语,用手势就可以表达指令(如下图)。

第六、time-out的时候要安静

time-out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单调无味的环境中安静地待一会,给孩子冷静和思考的机会及时间。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急于和孩子讲道理,会破坏这个目的。

实在有什么教训希望孩子能吸取,可以等孩子平静下来,不再抗拒,打开心扉和你沟通的时候进行。如果孩子很平静,也可以在去time-out之前和孩子说:“我希望你安静地想一想,如果你的朋友打了你,你会有怎样样的感受?”

或者,你也可以使用下面这种time-out椅子,用写在椅子上的文字既提示孩子想一想刚才发生的事情,也告诉孩子,即便这样,我们依然爱你!

第七、time-out地点的选择

time-out的地点可以是孩子本人的房间,也可以是客厅某个角落的一把特定的椅子,无论是什么地方,准绳有两个:

1、这个地方要安全而且足够单调,没有任何可能让孩子受伤,或者让孩子感兴味的物体;

2、这个地方要和孩子问题行为发生的地方不同,因为在将孩子从问题行为发生地方转移到time-out地点的过程就会比孩子在time-out地点待多久更让孩子印象深刻。

有妈妈说,他们让孩子在关灯的“小黑屋”里time-out,这是强烈不建议的哦!这种方法可能会“见效快”,但是我们要承担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的风险,孩子会大叫、无助、害怕,心理复原力差的孩子甚至不断会将对黑暗的恐惧持续终生。

第八、如果孩子拒绝time-out

如果孩子拒绝去time-out的地方,用平静的语气每隔10秒钟反复指令,直到孩子走到time-out的地点为止。

对于脾气迸发,完全不听指令的孩子,妈妈可以把他所在地的玩具清走,然后家里其他人也远离孩子所在地,将其所在地变成临时的time-out地点。

如果孩子拽着妈妈,不让妈妈离开,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原地坐下来,但是不和孩子进行眼神对视和表情交流,借此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我们现在一起time-out”。通常如果时间不长,而且你也很平静的话,孩子不会继续反抗。如果孩子尖叫哭闹,你和他待在一起,但是平静等待他本人安静下来,不做任何安抚。

第九、time-out结束时的技巧

有一些妈妈会在孩子time-out结束的时候给孩子很多的轻吻和拥抱,似乎是一种对time-out的弥补。这其实是很不妥当的,除非time-out之前的时候你们也是这么做的,否则这种“补偿式”的“温情”有可能会成为孩子下次故意犯错的缘由,尤其是那些平时妈妈很严厉,或者很少给孩子拥抱和亲吻的妈妈,或者这个孩子是个高需求的宝宝。

举个例子,小明的妈妈平时很忙,很少有和孩子亲近接触的时间,但是每次小明扔东西之后,小明妈妈都让小明去time-out,然后在time-out完以后,会抱着小明,告诉他:“妈妈爱你,可以你扔东西是不对的”。大家觉得小明的扔东西行为会减少吗?可能会,也很可能不会,因为小明渴望妈妈的怀抱,很可能会更多地扔东西,然后在短暂的time-out之后获得妈妈的亲近。

所以,time-out结束时妈妈的态度很重要,可以很平静和孩子继续下一个游戏,然后抓住孩子的良好表现,及时给与肯定,例如,“妈妈看你安静地坐在那里,很棒!”“你帮妹妹拿玩具,妈妈看到很开心”等等。然后,借孩子表现良好的时机给孩子很多的亲密,让孩子在他的脑海里将“表现良好”和“妈妈的亲密”联系起来,这样就会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作者引见徐桂凤 住院医师·儿童心理科,擅长儿童心理及行为保健。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妈咪晓得”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联系邮箱:info@easyhin.com

妈咪晓得平台努力于为妈妈、宝宝提供最专业的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一键资讯,三甲医院儿科、产科医生在线免隐晦答,发布最新孕育资讯~

(关注“妈咪晓得问医版”微信公众号,即刻向医生征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