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南,每逢年节、喜事庆典时有个大场面,那真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热血沸腾啊!就是家喻户晓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定南瑞狮。
清代晚期,由于瘟疫横行,地方医疗条件落后,民间流行以舞狮来驱邪辟恶,慢慢构成了定南本地独有的瑞狮风格。
清末民初时期,历市砂头瑶前排(今属富田村)的舞狮艺人、武秀才张赞香及其三子张康承先后对“定南瑞狮” 进行了较大改进,次要以《西游记》唐僧西天取经“沙和尚引狮” 作为故事情节,以“四大引”为表演方式,以“三下丢、七星板” 等曲目为节拍,加之增添了许多打击乐器相配合,使 “定南瑞狮”表现方式相对固定下来,传承至今。
“定南瑞狮” 制造工艺相当复杂,其造形取南狮、北狮精华为自创,以崇尚客家奋进精神为理念,创造了相对笼统的“定南瑞狮” 艺术抽象。特别是神奇的瑞狮狮头图案造形:
正面
顶部有一王字,意为王者之风;额头前凸,聪明透顶;眼睛显凸,眼眶铁线金描,神态雄威;鼻如悬胆,财气冲天;狮口大开、门牙威露,驱鬼避邪;整个狮头造形聪明睿智、骁勇。
1
侧面
上方绘有龙凤图案、紫阳东升,意为龙凤呈祥。背面中部图案为八仙宝物和八仙题诗,为彰显与激发客家儿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和“七十二行, 行行出状元”的精神理念。
2
人们深信,狮子是祥瑞之兽,它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舞狮能够给人带来好运,而我们定南瑞狮,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多年发展传承,已构成一整套相对成熟的表演方式,来看看是如何让人眼前一亮的!
进门狮
打法自在,瑞狮来到门前,主人鸣放鞭炮,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特定场景,瑞狮即衰亡舞,模仿狮子各种动态,时而惊慌闪躲鞭炮,阵逃不止;时而镇静、试探、偷听鞭炮;千姿百态,舞姿潇洒,惹人喜爱。
会狮
客狮登门,主狮上前迎接,宾主相会,点头作揖施礼,各以矮桩表演,以示谦虚,嬉耍鞭炮时彼此谦让,颇无情趣,双双进入大厅,显得彬彬有礼,格外亲热。
据赣粤客家民俗,新屋落成,主人一定请“瑞狮”为其祝拜,打法较复杂:如一拜大门,二拜柱子,三拜对联,四拜门槛,五拜天井,六拜厅堂,七拜祖牌,八拜天地等,最初“瑞狮”吐珠,以示吉祥,主人便为瑞狮头部上红(红布3尺6寸,红包一个)以示吉祥回谢,每打一处,由主带狮锣师傅呼吉祥如意赞词一段。
一般赞词为7言4句。
如:瑞狮来到门前呼:
锣鼓打来闹连连,瑞狮绕绕到门前,
今日瑞狮来祝拜,福禄富贵千万年。
拜大门呼:
锣鼓打来闹台台,左右大门打开来,
大门迎来瑞狮进,瑞狮进来拜祖台。
拜祖牌呼:
新做祖牌四四方,祖牌周边绕紫光,
今日瑞狮来祝拜,左昭右穆兰宁堂(兰宁堂为缪氏堂名)。
瑞狮吐珠时呼:
黄龙吐珠闪金光,瑞狮吐珠赐吉祥,
今日瑞狮来祝拜,代代英豪状元郎。
定南客家人就是通过这些吉祥如意的赞词来教育儿女们尊老爱幼、孝道祖辈、传承和发扬客家优秀传统的承继。
正场表演
通过跳、摆、步、蹲等次要表演特点,舞狮艺人将它归纳为“跳得轻松,摆得自然,步起生风,蹲如木桩”。舞狮要求“头部生情,尾主方向,伸卷敏捷,不断摇晃。”特别是以“三下丢,七星板”为音乐节拍的程式化表演套路,要求演技细腻,节拍严谨,通过形似神似、以情取胜等特点鲜明地再现孙悟空机智、英勇、敏捷而博得诸事顺利;猪八戒愚笨、笨拙、无谋而处处受骗上当;沙和尚憨厚、忠实、心无主意等特点;表现了各自性情不同,情节生动自若的故事场景,于诸引互逗其乐为主,狮子起到了配角衬托作用。
“定南瑞狮” 的发展历程、表现方式、制造工艺等培养了其本身较高的历史考证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客家文明的传承价值,因而,“定南瑞狮”2008年5月被列为第一批“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上一篇:中国丧葬文化:明清(2)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