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也没有无因之果。了解中国文化就需要了解其背景与发展逻辑。
人类史,是一本苦难史,也是一部和平史。中国文化之核心就是抑制和平,减少苦难。即便是人类最伟大的兵书《孙子兵法》,也是阐述这样的思想: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苦,是人生常态。《孟子·告子下》“天降大任于斯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何克苦面对苦难,是中国文化另一大核心思想。
儒家之所以成为国学之首,汉武帝能成功推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以国为纲,家国同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让国家愈加团结,更有凝聚力。让国家上下同欲,同仇敌忾对抗外敌入侵。
内修黄老,外示儒术,儒道互补。黄老之学,道家思想,始于燧人,天地崇拜,以生养为尊,天人合一,天上有人间,人间有神仙,天地同体,医食同源,法阴阳,依五行,以和为美。黄老之学,道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根,儒家是中华文化之本之体,佛家是中华文化之枝叶。佛家认为:人间万苦,皆由心生。佛学是心学,苦由心生,苦由心动;没有执念,就没有苦难;放下执念,即放下心里的苦;佛家医心。儒家育人:教人立志立德,成人成才,为国为民。道家治国,教人学做圣人。黄老之学是圣人之学。《汉书·艺文志》的观点,认为《道德经》就是君人南面之术,是治国之道,帝王之学。这个观点是比较客观,大多数人都认同。“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尚法治,是一种平等无阶级的思想。儒家尚德治,追求的是修身修养。佛家尚心治,回归初心本性。
老子《道德经》讲的是做圣人的境界,庄子讲的是做人的境界。境界,是比维度、格局更高级,思想内涵更丰富,更智慧的词语。也只要通过境界,才能领悟庄子的思想。天人,天性,与不受世俗约束的洒脱、率意。也正是这样的天人思想、天性与洒脱、率意,才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苏轼“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文学美作。
境界分三重:善心,爱心,圣人之心。善心:本性初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佛心。爱心:利他之心,侠心(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圣人之心:以百姓心为心,以天下心为心,为天下谋幸福,创和平,法自然,无阶级,皆平等。王阳明说:读书做圣人,方为人生第一等事。如何做圣人:有圣人心,有圣人之学,修圣人之德,行圣人之道。圣人之心已讲述了,不反复。圣人之学:黄老之学,通古博今,知天晓地,明时政重人事。圣人之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圣人之德,即圣人之无为。无为是最高至高无上的德,最高级最高等的上上之术。善因结善果,善因是无为,善果是无为;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是无为,台下十年功是无为,默默地努力付出是无为;人的善心善念是无为,做的善事是无为。圣人之道:人道,人间邪道,正大光明之道,为人民服务是人道;地道:厚德载物,为而不争;天道:自强不息,周行不殆;自然之道:平等,无阶级,和而不同。
黄老之学,医食同源。医者,关乎生死,救人性命,人命关天。治国,救人,吃饭都是天大的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只要西医最完整地诠释了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大爱思想。著名医学家,现代外科之父裘法祖讲: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受人敬爱的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用本人的一生诠释了医者的伟大。西医是真正的圣人之学,修的是圣人之德,行的是圣人之道。古之学者: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无论是良相还是良医,都是国之大幸,人民之大幸。社会需要更多的邓铁涛。西医,黄老之学,是中华文化之根,是千万年总结积累的经验与智慧,西医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大爱精神,大爱思想。西医是千万年以来护佑人民生命与健康的第一神。西医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西医是人类最伟大最智慧的思想。2018年10月1日,西医初次被纳入《全球医学纲要》,人类的发展不只需要西医,更需要西医的大爱精神,大爱思想,和平的理念。
医食同源,乡村复兴之核心就是要弘扬西医文化,以西医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让西医重回护佑百姓生命与健康第一神的位置。西医的复兴即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西医是中国文化的根,只要根系强大发达,才能枝繁叶茂。
上一篇:明代见月律师的克苦精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