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看叶天士如何医治肝阳化风(肝风)四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郑三九 脉右弦,头胀耳鸣火升,此肝阳上郁,清窍失司。

细生地 夏枯草 石决明 川斛 茯神 桑叶

肝阳上亢,故脉弦,肝脉应在左,所以脉右弦者,肝火犯阳明之经脉而循经上扰也。

阳郁于上,经脉不利,故头胀耳鸣火升。

夏枯草

夏枯草,石决明,桑叶,清肝疏风,石斛,茯神,益胃养阴,生地清热凉血。

石决明

陈 夏季阳气暴升,烦劳扰动,致内风上阻清窍,舌强,呵欠,机窍阻痹不灵,脉数,舌胎,忌投温散,乃司气所致,非表邪为病也。络热窍痹

犀角 羚羊角 郁金 菖蒲 胆星 钩藤 连翘 橘红 竹沥 姜汁

阳气者,烦劳则张,值阳气发泄季节,更容易阳气亢上而生风。内风上逆阻窍,故舌强,呵欠,呵欠者阳气拔根而肾虚也。脉数,舌苔为有热,温散耗液动风,故不宜使用。司气所致者,乃天地之阴阳变化而影响人体也,似表邪而非表邪,不宜辛温,但宜凉透也。

犀角、羚羊角、连翘辛咸寒透热,郁金、菖蒲、胆星,橘红、姜汁、竹沥,化痰而开窍,钩藤清热而熄风。

又 清络得效,火风无疑,忌投刚燥。

犀角 羚羊 郁金 菖蒲 连翘 生地 玄参 广皮 竹沥 姜汁

辛咸寒透血分之热,故越清络,清络者,清络脉之热也。减刚燥化痰之品如胆星,前方再加养阴清热之属如生地、玄参。

又 脉数面赤,肝风尚动,宜和阳熄风。

鲜生地 玄参 羚羊角 连翘 菖蒲根 鲜银花 麦冬

脉数面赤,是需继续和阳息风。加银花,麦冬,仿清营汤意。(清营汤:犀角、生地、玄参、连翘、银花、丹参,麦冬)

汪 如寐舌喑,面赤亮,汗出,未病前一日,顿食面颇多,病来仓猝,乃少阴肾脏阴阳不续,厥阴肝风突起,以致精神冒昧,今七八日来,声音不出,乃机窍不灵,治法以固护邪气为主,宣利上焦痰热佐之,若地冬养阴,阴未骤生,徒使壅滞在脘,急则治本,古有诸矣,挨过十四十五日,冀有转机。痰热阻窍

人参 半夏 茯苓 石菖蒲 竹沥 姜汁

半夏

如寐者,热扰心神也,舌喑者,神窍被阻也。面赤亮,汗出,明明阳经有热。未病前食面多者,挟食积也。仓促起病者,风性速也。少阴阴阳不虚者,肾阴虚不能涵阳也。阴不涵阳,阳化动风而逆上,故曰肝风突起,风起必挟浊阴之邪而为风痰,痰蒙神窍而精神冒昧也。七八日来,机窍不灵,是邪气不能自复而心窍仍为痰阻。化痰需得邪气始运,故用人参,宿有食积,痰雍在上,虽真阴亏虚而不宜补阴,因阴药未至下焦而先助痰湿也。急则治本者,机窍不灵,神志不清为标,急也,故先治。以化痰开窍为主,佐人参扶正。开窍者,用菖蒲,竹沥,姜汁也,加半夏茯苓,化痰而消食,即欲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也。

江 左胁中动跃未平,犹是肝风未熄,胃津内乏,无以反对,此清养阳明最要,盖胃属腑,腑强不受木火来侵,病当自减,与客邪速攻,纯虚重补悬殊。肝胃阴虚

酸枣仁汤去川芎,加人参。

左胁中动跃,左胁为肝经之部位,动跃是肝风未息。而肝风内动之因,在于阳明之虚,故说胃津内伐,无以反对。对于胃阴虚的情况,清养阳明胃最好。

酸枣仁汤由枣仁,川芎,知母,甘草,茯苓组成。去川芎者,防其温散而动风也。其余枣仁养血而宁肝,甘草,知母,均能清热养胃,加人参补气。

又 诸恙向安,惟左胁中动跃多年,时有气升欲噫之状,肝阴不足,阳震不息,一时不能遽已,今谷食初加,乙癸同治姑缓。

人参 茯神 知母 炙草 朱砂染麦冬 调入金箔

病情减轻,时有气升欲嗳气,是阴虚不能涵阳。患者食欲差,故暂时不用阴柔药养肝阴,但和脾胃心,即不用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之意。

人参,知母,炙甘草,益气而养胃,茯神朱砂麦冬,定风而安神,金箔重镇,以止风邪之动跃。

又 鲜生地 麦冬朱砂拌 竹叶心 知母 冲冷参汤

渐加阴柔益阴之药,滋阴以和阳,竹叶清心而除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