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训练解析(一)
(胡)惟庸总(统领)中书政(政务),专(独占,专擅)生杀黜陟(官吏的升降),以恣(放纵,肆意)威福(指当权者妄自尊大,恃势弄权)。内外诸司(官署名)封事(密封的奏章)入奏,惟庸先取视之,有病(损害)己者, 辄匿不闻(使...晓得),由是奔竞(奔走竞争,多指对名利的追求)之徒趋(奔赴,奔向)其门下。魏国公徐达深嫉(憎恶)其奸邪(奸诈邪恶),常从容(不慌不忙,镇静)言于上(状语后置),惟庸衔(怀恨)之。达有 阍([hūn]看门)者福寿,惟庸阴(暗中)诱致(诱引使来)为己用,为福寿所发(揭发)(被动句)。惟庸故(以前)起家(于)宁国令(状语后置),时太师李善长秉政(执政),惟庸馈遗(赠送)善长黄金二百两(定语后置),遂得召入为(被)太常卿,累迁中书参政,遂与善长深相结,以兄女妻(嫁)善长从子(侄子) 祐,贪贿弄权(把持权柄,滥用权力),益无所忌。一日,其定远旧宅井中忽出(长出)竹笋,出(高出)水高数尺(定语后置),谀(谄媚,奉承)者争言为丞相瑞应(古代以为帝王修德,时世清平,天就将祥瑞以应之),又言其祖父三世冢(坟墓)上,夜有光烛(照亮)天,于是惟庸稍(渐渐)自傲,有邪谋(邪恶的计谋,阴谋)矣。会(恰逢)惟庸家人(仆人)为奸利(非法谋取的利益)事,道(经过)关,榜(捶击,鞭打)辱关吏,吏奏(上奏)之。帝怒,杀家人,惟庸谢(推辞)不知。帝又究故诚意伯(刘伯温即刘基)死状,惟庸惧且见(被)发(揭露),乃计(谋划)曰/主上草菅(野草,指任意残杀)勋(功勋)旧臣/何(哪里)有我/死等(同样)耳/宁先发(举事)/毋为(被)人束(捆绑)手寂寂(寂静无声)/而是时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者/常犯法 /帝切(严厉)责之,二人惧,惟庸阴以权利胁诱之。二人素戆[ zhuàng ](愚笨)勇,又见惟庸用事(掌权),因与往来,久之益密。惟庸与御史大夫陈宁坐省中,阅天下军马籍,令都督毛骧取卫土刘遇宝及亡命魏文进等为心膂(亲信得力之人),曰:“吾有用尔也。”太仆寺丞李存义,善长之弟,惟庸之婿父也,以亲故,往来惟庸家,惟庸令存义阴说善长以邪谋(状语后置)(邪恶的计谋,阴谋)。惟庸又使指挥林贤下海(出海)招倭军(日本军),约期(商定日期)来会,又遣元臣封绩致(送达)书,称臣于元(状语后置),请兵为外应,皆未发(暴露)。会惟庸子乘马奔入挽辂([wǎn lù]:车上供牵引用的横木。代指所拉的车子)中,马死,惟庸杀挽辂者。上怒,命偿(抵偿)其死。惟庸逆谋(叛逆的阴谋)益急。而是时日本贡使适(恰好)私见惟庸,惟庸约(于)其王(状语后置),令以舟载精兵千人,伪为贡者,及期,会(会合)府中力士掩(趁其不备)执(捉拿)帝,度(估计)可取取之;不可,则掠(抢夺)库物泛海(乘船过海,渡海)就日本,有成约(已有的商定或条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乃计曰/主上草菅/勋旧臣何有我/死等耳/宁先发/毋为人束手寂寂/而是时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者常犯法
B.乃计曰/主上草菅/勋旧臣何有我/死等耳/宁先发/毋为人束手寂寂/而是时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者/常犯法
C.乃计曰/主上草菅勋旧臣/何有我/死等耳/宁先发/毋为人束手寂寂/而是时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者/常犯法
D.乃计曰/主上草菅勋旧臣/何有我/死等耳/宁先发/毋为人束手寂寂/而是时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者常犯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漏,故名。
B.“深嫉”的“嫉”与《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的“嫉”含义相同。
C.瑞应,即吉瑞的感应,文中“瑞应”指的是胡惟庸旧宅水井中长出了竹笋。
D.“掩执”,意思为“趁其不备捉拿、逮捕”,下文的“掩捕”的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胡惟庸统管中书省事务,独断专权,魏国公徐达曾在皇帝面前揭发,胡惟庸怀恨在心,引诱守门人福寿,图谋加害徐达,却未能如愿。
B.胡惟庸一手遮天,日益骄纵,追名逐利之徒趋之若鹜,献媚者称其祖坟之上夜晚有光烛照天空,胡惟庸渐渐野心膨胀,怀有不臣之心。
C.胡惟庸擅杀车夫,皇帝愤怒,要求他赔偿车夫损失,皇帝又要彻查诚意伯死亡的实情,胡惟庸深感恐惧,愈加快了谋反的步伐。
D.皇帝出西华门时,太监云奇冲撞圣驾,又言辞不清,被屈打至垂死,仍未放弃警告,皇帝终于醒悟,识破了胡惟庸的奸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会惟庸家人为奸利事,道关,榜辱关吏,吏奏之。
译文:
(2)惟庸因诡言第中井出醴泉,邀帝临幸,帝许之。
译文:
14.从选文看,胡惟庸为叛乱做了哪些预备?请简要概括。(3 分)
文言文训练(一)答案
10.【答案】C【解析】于是谋划说:“皇上草菅有功的旧臣,哪里还会有我的活路!同样是死,宁可先举事,也不能悄无声息地被人捆住双手。”而此时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经常犯法。
11.【答案】B【解析】本文中的“嫉”是“憎恶”之意,“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的“嫉”是“嫉妒”之意。前者如“嫉恶如仇”,后者如“嫉贤妒能”。
12.【答案】C【解析】“赔偿车夫损失”错误,“偿其死”的意思是“抵偿死者的性命”。“又要”混淆了时间顺序,皇帝清查诚意伯的死状在前,要求胡惟庸抵命在后。
13.(1)会惟庸家人为奸利事,道关,榜辱关吏,吏奏之。
译文:恰逢胡惟庸的奴仆做了非法谋取利益的事情,路过关卡时,鞭打侮辱守关的官吏,官吏奏报了这件事。
(会:恰逢,1分。道:取道,路过,1分。榜:鞭打,捶击,1分。句意1分。)
(2)惟庸因诡言第中井出醴泉,邀帝临幸,帝许之。
译文:胡惟庸趁机谎称本人宅第的井里涌出了甘美的泉水,邀请皇上亲临,皇上答应了。
(因,借机、趁机,1分。诡言:谎称,欺诈说,1分。醴泉:甘美的泉水,1分。句意1分。)
14.①勾结党羽,拉拢重臣。(1分)②暗通北元、日本,争取援兵。(1分)③谎称祥瑞,诱骗皇帝,埋伏兵甲。(1分)
参考译文:
胡惟庸统领中书省的政务,独揽生杀和官吏升降的大权,并肆意行使赏罚的权力。内外各部门以密封的奏章向君主进言,胡惟庸先取出奏章看,有损害本人的,就将奏章藏起来不让皇帝知晓,因而追名逐利之徒奔走其门下。魏国公徐达十分憎恶他的狡诈恶毒,常常在私下里向皇帝进言,胡惟庸怀恨在心。徐达有个守门人叫福寿,胡惟庸暗中引诱福寿,想让他为本人所用,被福寿揭发。胡惟庸以前由宁国令起家,当时太师李善长执政,胡惟庸送给李善长黄金二百两,于是能被召入地方担任太常卿,屡次升迁到中书参政,于是与李善长相交深厚,把哥哥的女儿嫁给李善长的侄儿李祐,贪污受贿玩弄权术,愈加无所忌惮。一天,胡惟庸在定远的旧宅的井中忽然长出竹笋,出水面几尺高,献媚的人争相说这是上天给帝王的祥瑞,又说胡惟庸的祖辈父辈三世的坟冢上,晚上有光照亮天空,从此胡惟庸渐渐自傲,有了邪恶的计谋。恰逢胡惟庸的奴仆做了非法谋取利益的事情,路过关卡时,鞭打侮辱守关的官吏,官吏奏报了这件事。皇帝愤怒,杀了仆人,胡惟庸推说不知情。皇帝又追查以前的诚意伯(刘基)死亡的实情,胡惟庸害怕事情将被揭露,于是谋划说:“皇上草菅有功的旧臣,哪里还会有我的活路!同样是死,宁可先举事,也不能悄无声息地被人捆住双手。”而此时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经常犯法,皇帝严词呵斥他们。两人恐惧,胡惟庸暗中用权势要挟,用利益诱惑。二人向来愚而好勇,又见胡惟庸当权,于是与他来往,时间长了关系愈加密切。胡惟庸与御史大夫陈宁坐在中书省官署中,查阅天下兵马簿册,让都督毛骧将卫土刘遇宝和亡命魏文进等收为心腹,对他们说:“我有用得着你们的地方。”太仆寺丞李存义,是李善长的弟弟,胡惟庸的亲家,因为亲戚的缘由,往来胡家,胡惟庸让李存义暗中以阴谋游说李善长。胡惟庸又让指挥林贤出海招纳日本军队,商定日期来会,又派遣元朝旧臣封绩写信,向北元称臣,请求元兵作外部接应,这些事情都还没有暴露。恰逢胡惟庸的儿子乘坐的马车奔入对面车辕用来牵引的横木中,马死,胡惟庸杀了车夫。皇上愤怒,命令凶手抵命。胡惟庸图谋叛逆愈加急切。而此时日本来进贡的使臣恰好私自见胡惟庸,胡惟庸与日本王商定,让对方用船载精兵千人,伪装成进贡的人,到时候,会合胡惟庸府中的力士趁其不备捉拿皇帝,估计能够拿下就拿下,不能拿下,就抢夺府库里的财物渡海到日本,有正式的条约。
洪武十三年正月戊戌日,胡惟庸趁机谎称本人宅第的井里涌出了甘美的泉水,邀请皇上亲临,皇上答应了。皇帝刚出西华门,内监云奇冲犯皇帝车驾经行之路,拉住马缰绳,口中含混,情绪正激动,说话太快不能表达意思。皇帝因他不敬而恼怒,左右一顿鞭打。云奇右臂将折断,接近死亡,还指着胡惟庸的住宅,不因疼痛而缩手。皇帝醒悟,于是登上城墙远望胡宅,看见夹墙中藏有士兵,兵器像林木般密集耸立。马上派出禁军趁其不备逮捕胡惟庸,拷打定案,在集市上将其肢体分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