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很多部队按照地方10部门通知要求,举行了“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等典礼,取得良好效果。随着下发《军队典礼教育》专题教学片,新修订的《队列条令》大幅扩充典礼品种,典礼教育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要积极顺应新的情势任务,努力探索典礼教育实施规律,充分发挥其独特效能。
典礼教育遭到中外军队的普遍注重。典礼作为一种陈旧的文化现象,伴随着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在军队建设和军事举动中被广泛使用。古代中国军队就有占卜、刑罚奖赏、振旅凯旋、射礼等十余种典礼,刘邦登坛拜将、岳飞洒血励众等典礼曾无效地鼓舞了军心士气。1941年德军兵临莫斯科时的红场大阅兵,美国军队每天的升国旗和降国旗仪式,以色列军队在“哭墙”举行的新兵入伍宣誓典礼等,成效显著。
追求一定的典礼感,是人类的天性。作家洛蕾利斯说:“有典礼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本人的心在逼真地感知生命,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日常生活中,典礼是表达和满足人们内心情感和需求的最直接方式。例如生日庆典、新年礼仪、结婚拜堂能够给人们带来自决心、成就感和幸福感。实践证明,典礼能从知、情、意多个侧面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强军兴军征程中,我们要注重开展适当的典礼教育,充分发挥典礼教育的独特功能。
典礼教育具有激励功能,能给人以振奋、愉悦和鼓舞,唤醒军人的荣誉感、上进心,激发内心深处的进取动力,鼓励官兵杀敌立功,构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这种功能集中体现在出征、宣誓、誓师、授奖、授勋、授称、晋升军衔等典礼中。如古今中外几乎每一次战役战役前都会组织授权遣将、立军令状、誓师动员等典礼,对官兵的激励作用是其他方法难以企及的。
典礼教育具有感化功能,能使官兵在典礼“情境”的熏陶感染中,引导内心积极力量,进而转变思想、升华认识,激发行为动力。这种功能集中体现在表彰、留念、退役、祭扫、迎接烈士等典礼中。如清明节期间的祭扫典礼,很多官兵被英烈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动,纷纷表示要坚定信仰信心、笃定奋勇前行,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强军兴军的新辉煌。
典礼教育具有塑造功能,能通过榜样、事迹、言语、物件、行为、影像、声音等产生示范作用,激发参与者的精神动力,引领官兵模仿学习,构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原则。这种功能集中体现在入伍、入连、入党和奖励表彰等典礼中。如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入连典礼,就是一次精神洗礼。在班长一次次呼点“列兵许三多!”并要求许三多必须记住“你是第4956名钢七连的士兵!”“钢七连在上百次战役中有1104人为国捐躯!”等光荣历史的过程中,实现红色基因的传承、战役精神的培育和渗入骨髓的价值观塑造。
典礼教育具有凝聚功能,能促使官兵在参与完成典礼的过程中,每个个体遭到共同价值、共同命运的感化,对集体产生依赖感、依托感、跟随感,进而以情感共振引发思想共鸣,构成稳固团结的共同体,积聚起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这种功能集中体现在单位组建、授装、升国旗、阅兵、凯旋等典礼中。如在升国旗典礼中,时间、地点、人员的高度集中提供了凝聚的基本条件,国旗等可感、可视的载体加强了个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要科学严密的组织实施,提升典礼教育效能。搞好筹划,立足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的基本规范,结合部队练兵备战任务进程,将典礼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内容同步谋划,确定搞什么典礼、何时组织、如何实施等问题。熟悉程序,了解拟组织典礼的规定程序和内容要求,明确参加官兵、拟请领导、外请人员,掌握典礼涉及的历史渊源、背景知识,外出组织典礼教育还需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协商。精心设计,选择好所需场地,布置好视觉场景,精选好背景音乐,根据拟组织典礼的特点,精准设计或喜庆张扬、或严肃典礼氛围,加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育人于无声、化人于无形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66168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