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原创」他转任过六部左右侍郎,因禁烟与穆彰阿不合,被黜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那些书法家们~第401篇

【原创】他转任过六部左右侍郎,因禁烟与穆彰阿不合,被黜!

文/卢秀辉

姚元之出身于书画世家,他的父亲姚原绶为乾隆间贡生,经吏部选官为宝山县训导,后来擢六安州学正。学正一职,乾隆初年才升为正八品。配置于国子监,州学官亦称学正,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是官学中的行政人员。儿子姚元之显贵后,才获赠户部右侍郎衔,这个官衔是名誉。依儿子就养于京师,年六十五而卒。姚原绶善诗文,亦能书画,录其《将去宝山任口占》诗一首,以赏:

庭前杨柳自依依,

饱食谁知苜蓿肥。

十八年来清梦稳,

笑看蝴蝶一双飞。

桐城文学派,尊崇儒家理学,“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方苞在《读史记八书》、《书史记十表后》中提出了“义法”主张。刘大櫆承继寿序》中提出了桐城派的旗号,阐述了方苞、刘大櫆以及姚鼐之间理论承继关系,阐明了桐城古文构成的来龙去脉。桐城派至姚鼐,构成所谓“家家桐城”。当时,南北诸省,皆有桐城派传人,构成了声势颇大的古文学派。

姚元之自幼受家学熏陶,由父亲亲身启蒙,接受了最严格的中国古典式知识分子的培养过程。早起晨读,夜读至亥时。更是大段大段的背记《四书》、《五经》,而这都是基本功。稍长,从学于族祖姚鼐,学问受桐城派影响极大,为他以后的从政奠定了是非观、价值值观。后问学于张问陶,张问陶于诗学天才横溢,更得夫人林颀诗间唱和,于诗更是精进。他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姚元之与庆云崔旭、天津梅成栋并称为“张门三才子”。姚元之有诗呈“寄蓬莱太守张船山夫子”:

蓬莱仙吏出尘姿,

管领神仙鬓未丝。

堂上琴悬无长物,

郡中乌集已多时。

仙人楼阁春长住,

水国烟波秋到迟。

出海云霞天五色,

不知何似使君诗。

姚元之在这两位文坛大咖的教导下,博通掌故,为文高雅,擅长书图。嘉庆十年(1805年),三十三岁的姚元之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参与编纂《高宗纯皇帝录》,书成有功,未及散馆,即被授予了编修;嘉庆十三年外放为陕西乡试正考官;次年受命在南书房行走,后充武英殿提调。嘉庆十七年(1812)升侍讲。十九年(1814)充会试同考官,出任河南省学政。他用了十年时间,就从七品编修升迁到学政一职。清廷对学政一职非常注重,由朝廷在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属等官进士出身者中简派,掌全省学校政令和岁、科两试。位在巡抚与布政使、按察使之间,三年一任,任内各带原品衔。

至此,姚元之仕途一帆风顺,一片大好前程在他前面呈铺。就在这时,被发现武英殿刊刻的乾隆《圣训》有误,倒查姚元之负有失审之责,降为编修。姚元之受此打击没有泄气。他于嘉庆二十年连上数折,奏请禁止书坊刊刻《类典》之书。《类典》为指点科举考试的教辅类书,取先儒之意,汇四子中之典,构成了套路、模式,直击科考的弊端,士子们在科考时模仿抄袭,几成一大弊;密奏河南陈州、汝宁治安混乱,致使盐运梗塞,不能畅通等情事,遭到了朝廷的赏识。

姚元之在道光二年被委为咸安宫官学总裁,终于,又被任新职。到道光十年(1830)时,他已逐步升迁为侍读学士。道光十二年(1832)又升为内阁学士,兼领礼部侍郎。从此,他进入了权力的中心,转任多部,任职左右伺郎,兵部、工部、刑部、户部,甚至在户部左侍郎任上,兼管过三库事务。后任江西乡试正考官,调刑部右侍郎。此时,正是第一次鸦片和平的前夕,朝堂内部为禁烟与否争的不可开交。而作为户部左侍郎、管着国家三库的人对银子的去向比谁都敏感。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他主张禁烟,与主政的军机大臣穆彰阿产生了不同意见,被排挤出京,受命提督浙江学政。

鸦片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中国国内发生严重的银荒,形成银贵钱贱,财政干涸,国库空虚。道光十八年(1838)12月,道光终于决定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姚元之也在此前调回京师,转刑部左侍郎,任都察院左都御史。道光二十一年(1841),授内阁学士兼领礼部侍郎。道光二十三年,姚元之因论洋务与大学士穆彰阿不合。而穆彰阿对和平持消极态度,反对向英军进行自卫反抗,主张求和,后又掌管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但损害国家尊严,还使国家丧失主权,开启外患,遭到言论责备。穆彰阿对姚元之这样的反对派采取了排挤态度,以“精力渐衰”为由罢黜了姚元之。姚元之归桐城后,于县城故居添置了新的馆舍,修建了亭台,命其名为“竹叶亭”,著书、吟诗、写字、作画于其间。咸丰二年(1852)姚元之八十岁,病逝于桐城故宅。

姚元之有文名,兼工书画。是清代“十六画人”之一,尤善白描人物。所画花卉不落窠臼,间作果品,亦别饶风致,可以与恽南田、新罗山人争胜。姚元之著有《使沈草》三卷、《竹叶亭诗稿》、《荐青集》、《竹叶亭杂记》八卷、《小红鹅馆集》等。

姚元之,工隶书行草,蒋宝龄在《墨林今话》中说:“先生工隶书、行草,画笔精妙。”他对曹全碑用功甚深,纯粹的汉碑至上。其字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匀整圆润,风格飘逸秀丽,端庄沉劲而不失流美洒脱,远远达到了现代隶书难以企及的高度。

姚元之(1773—1852),字伯昂,号荐青,又号竹叶亭生,晚号五不翁,安徽桐城人。

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

卢秀辉作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