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绕,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泻出于群峰之间;雾气氤氲,空气清新,小楼民居三两组合散布于山脚之下。鸟叫虫鸣洪亮悦耳,绿树繁花争先斗艳。2016年春节过后,李宁从中建三局西北公司到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王坝镇何家庄村任第一书记的时候,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沉醉。
何家庄景色
相比美景,何家庄村的贫困和落后却让李宁倍感压力。“山高坡陡,没有一块超过5亩的平地;交通闭塞,只要一条公路通向大山之外;网络缓慢,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全村311户1161人,低保户90户267人,五保户5户6人,贫困户12户37人……”李宁叹口气,“国家级贫困村实在名不虚传。”
比起自然条件先天不足、基础设备薄弱,部分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更是一个难解的结。
刚到何家庄村,李宁就见识到了村民们的下马威。“70岁的村民何老头两个月内连续三次到北京上访,并以此为要挟向政府要钱10000元”,李宁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其实他家里三代同堂,这几年不断享受国家扶持,家庭殷实,生活小康。”
“村口的木耳种植大棚是国家扶持修建的,三年时间没有任何产出,究其缘由不是因为资金未到位或技术缺乏,而是户主只想做贫困户领国家低保,不愿本人动手劳动。”村支书何政山说。
在何家庄,这样的农户不止一家,政府给了启动资金和技术支持,几年下来不只没有因为享受扶持政策而脱贫致富,反而养成了只想从政府要扶持款来勉强维持生计的落后想法,大部分农户以争抢贫困户名额为荣,何家庄村人不比富,只比谁更穷。
前后几件事情犹如一盆冷水浇熄了李宁最后的勃勃雄心,“扶贫先扶志。我们不只仅是要让农民简单脱离贫困线,更要让更多的贫困户通过转变观念,学习一技之长,不只要脱贫,而且要致富奔小康。”李宁说。
初到何家庄村,正赶上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和陇南市康县王坝镇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李宁借此机会,跟随村干部走家访户,深入农户家中,通过开展农业普查工作,对村中各家各户的家庭情况和整个村子的情况进行了摸底。 3个月时间,李宁跑遍了何家庄村的角角落落,写满了2本民情日记,也逐步在村里站稳了脚跟。
中建三局西北公司李宁
利用何家庄村天然美景,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李宁对何家庄脱贫致富的第一突破口。
利用专业知识,规划全村旅游资源。作为中建三局的优秀员工,李宁充分发挥本身建筑专业优势,在任职之初,就向上级申请重新规划修建村里旅游设备。“本人画图,本人规划,挨家挨户征地,指挥施工,每天忙到很晚,也很累,但心里充满磅礴。
现在,村里的农事体验园、农事观光园、跑马场、老式客栈、休闲广场都已经完成了征地、规划和修建工作,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建三局来的人就是不含糊,这些工程人家用了几个月就真的修起来,真是厉害。”提起李宁,村里的村民都竖起大拇指。
改革旅游公司,打出“整理组合拳”。何家庄村成立了旅游公司,但是不断处于半瘫痪形态。李宁上任,首先招聘了独立员工,实现公司企业化运营;系统梳理了公司台账,实现收支通明化;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通过每月打分决定工资发放额度,罚劣奖优,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标准,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标准可对照。
大力宣传,争取旅游业走出去。上任之初,李宁利用政府和三局的支持,邀请全国各地调查团来三局调查,打响知名度;积极协助王坝镇政府组织了“王坝镇第一节壬溪杯才艺大赛”、“王坝镇第一届旅游推介会”;广泛联系各种媒体,为何家庄村做外媒宣传。
现在,何家庄村的旅游业已经步入正轨。“旅游公司现在月均收入能够达到8000元,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李宁骄傲地说。
“村里的一些工作比较琐碎和具体,有时很难找到对应的政策和文件。出于资金监管的考虑,各部门给出的建议也能够理解。”无章可循、摸着石头过河,是李宁工作中较深的感受,也正是他的这种闯劲儿,给何家庄村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新面貌。
“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这是地方的对扶贫的要求。在村旅游业局面打开以后,李宁带领村委工作人员对全村的贫困户家庭情况做了分析和研究。利用贫困户的特点具体规划了致富路径。
村里李大爷一家都会酿酒,李宁鼓励他们家扩大规模开农家酿酒厂,酿好的酒交给村旅游公司统一出售;37岁的杜家沟社社长杜成强做的一手好菜,村委协助他开了一品家苑农家乐,收入相当可观,现在夫妻两不只不用外出给别人打工,还带动了其他村民的就业;组织村里的留守妇女赴县城集中学习当地刺绣,回来加入旅游公司专门唱工艺品……如今看到络绎不绝的旅游团体,仿佛看到了未来红火的生活。
建起村里第一个前村千群微信群;设立村文化广播站;严肃村委班子党组织生活,加强班子凝聚力;鼓励村里的大学生回村创业;成立了多种运营合作社……多项具体细微的改革措施正在何家庄村徐徐铺开。
何家庄村村民委员会开会现场
王坝镇镇党委书记李锐在会见中建三局西北公司领导时说:“李宁同志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自从来到王坝镇何家庄村担任第一书记之后,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对何家庄村的发展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做了很多的工作。”“啧啧,想着这些市里下来的娃儿就是镀镀金,没成想他还真干上了。”镇长曾岗对李宁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扶贫干部,贫困户拉着李宁的手说“好人啦”;而作为丈夫,妻子给他打电话时,最多听到的是“先挂了,我正在工作”。“自从上任,李宁不断待在村里,很少回家,熬夜、吃泡面是常事。”
李宁说:“把本人绑在一个村庄上,已没有退路,吃饭睡觉那点事不算什么。最让我内疚的,是对家人的歉意。”
父亲病重做手术,因为村里忙检查,李宁只去医院待了一天,就坐上大巴车回到了村里,就这样还耽搁了两天时间。和妻子结婚不到两年,聚少离多,妻子埋怨:“从结婚到现在你连一场完整的电影都没有陪我看过。”
为了让扶贫干部住得下身、安得下心、干得成事,工作上有责任感、生活上有幸福感,作为“娘家人”的中建三局在选派干部、业务指点、后盾保障、表彰提拔上,为“第一书记”编织了一张保障网。
自李宁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中建三局西北公司领导先后几次赴何家庄村进行探望调研,了解李宁的困难和需求,并全力进行处理。李宁所在的西北公司兰州经理部安排专人和李宁对接,利用公司各种资源对李宁的工作进行帮扶和宣传。同时公司对李宁同志的待遇进行了调整,在半年运营会、三会等严重会议上,让李宁同志参加汇报工作。
踏石有印,抓铁有痕。李宁说:“半年来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扶贫这个时代热词它仍然在那里,岿然不动,这让我感觉到了任务的艰巨和难度。它不会因为运气而一不小心成功,但是做过的事也不会随风飘散湮没无闻。可能两年时间有些短暂,但我要不虚此行。”(作者李子栋)
上一篇:感动中国丨陆鸿:能吃苦肯奋斗 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