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海报时评丨杨红樱把“断章取义”用错了地方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时敢当

近日,有读者质疑《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之《天真妈妈》等儿童读物中出现他杀桥段的详细描写,能否适合推荐给小学生阅读。对此,北京教育出版社回应称,目前已将《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全面下架。《天真妈妈》的作者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也作出回应:“一年前就已删改,出版社将收回老版本。”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的话,可算是平息争论的一个正常结果。然而,杨红樱意犹未尽,在回应外界质疑时提示道:“读者可以读读文字版的原著,读完整的故事,断章取义是最坏的读书方法。”

显然,杨红樱提出“断章取义是最坏的读书方法”这样的论断,是对读者的质疑耿耿于怀,不太服气:为何盯着个别“少儿不宜”的细节不放?评价一部作品要看全部看全体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错在读者“断章取义”,她没有问题,还借此机会教教大家如何读书。

不能不承认,杨红樱是一名出色的童书作家,很多孩子都是读着她的书长大的。她写作经验丰富,比较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面对外界质疑,谈谈本人的看法和想法,是她的权利。但是,作为一名成功的作家,面对读者的批评,理应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虚心态度积极应对,而不应是一幅充满傲慢与偏见的姿势。毕竟,作家写书不容易,读者是其“衣食父母”。

更何况,用“断章取义”为书中存在的问题辩解,是经不起推敲的。“断章取义”是指截取、引用部分与原意不符。这的确是读书、学习的大忌。读者质疑杨红樱在书中美化他杀的行为,显然是有一说一,实话实说,指出不足,期待其作品日臻完满,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文学评论。可以说,杨红樱把“断章取义”用错了地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儿童文学作品读者群的特殊性,决定了作家下笔的时候要慎之又慎。倘若一个段落、一句话是违背公序良俗的,善恶不分的,就可能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形成错误的导向。我们看旧事的时候都会留意到,媒体记者是不能描述犯罪嫌疑人作案细节的。为什么?旧事伦理存焉。同样,文学创作也是讲究伦理与底线的,儿童文学尤甚。这也是出版社对存在问题的童书果断下架、对有关书籍章节及时删改的缘由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面对书中出现的问题,作家要敢于正视并予以妥善处理,大可不必给提出问题的读者上一次如何读书的“大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