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并称与韩愈、刘禹锡,人多称为“韩柳”“刘柳”;诗,并称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世称“王孟韦柳”。柳宗元少年成才,21岁(793年)进士及第,声名远播。
在公元805年的“永贞革新”中,因为柳宗元和革新领袖王叔文情投意合,所以成了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可惜“永贞革新”只进行了180多天便中途夭折了。参与革新的大臣都遭到了贬谪,王叔文被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被贬到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做起了州司马。一州司马,看似是朝廷的降级使用,其实在唐朝从唐玄宗李隆基开始,这种降级使用的州司马就成为了一种对贬官的惩罚制度。被贬为州司马的官员实际上就是被软禁了起来,没有特殊的恩赦,你最终会老死于贬所的,甚至于在最重孝道的当时,连父母去世都不能奔丧守孝,连丁忧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柳宗元在这一年(805年)被贬为永州司马,被贬前柳宗元官居六品上阶,被贬后的永州司马虽然还是六品上阶,但是意义却大不一样了,这就是柳宗元愤懑、不满的缘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缘由也可能是因为本人母亲去世没能奔丧守孝。
在永州,柳宗元一待就是十年。这是被流放和居囿的十年。环境的险恶并不能使柳宗元屈服。而革新的失败和政治主张被打压,再加上母丧而不能丁忧,让柳宗元的心变得落寞孤单。也使他这一时期的诗有了一个显著的特征,客观的心境过于孤单,落寞,甚至有些清冷,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味。
这首《江雪》正是写在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的这段时间里,区区二十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江雪垂钓图。一叶扁舟,一个老翁,一场大雪,江心独钓。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冷高洁,性情也是如此孤单冷傲。这正是柳宗元的恨,他憎恶那个一天天从圣坛走下的唐代社会,他内心疯狂怀念那个昌盛繁华的大唐盛世。这个清冷的画面便是柳宗元着意创造出来的一个意境,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世外桃源,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柳宗元《江雪》中描绘的极为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袭蓑衣,一顶斗笠,一位老渔翁,一场大雪,江面垂钓,如此而已。而背景的辽阔,益显垂钓者的高洁孤傲。这个被幻化,被美化的渔翁抽象,其实就是柳宗元本人的情感寄托和生活写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