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龙江书院|经典传习——古诗词赏析:《梅花落》唐·刘方平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原标题:龙江书院|经典传习——古诗词赏析:《梅花落》唐·刘方平

有古诗词的地方,就有文化的根系与思想的自在。为倡导经典阅读,让读者深入了解经典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出处典故、文化内涵、家国情怀,龙江书院利用黑龙江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经典阅读空间、国学讲堂,开展古诗词音频赏析、古诗词讲座、古诗词朗诵指点等经典传习活动,分享古诗词之美,感受古诗词之趣。

梅花落

唐·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诵读赏析:

知识链接:

时当新正,地气初动,梅花就已经怒放了。不是疏影横斜,一点两点,而是香浓花腴,满树满枝。盛唐人的美学趣味与宋人不同,他们并不那么欣赏清癯、疏宕,他们喜欢热烈、丰满、繁盛。因而刘方平笔下所表现的梅花的美,是它的芳香四溢、繁花如云。但是,“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俗话说:“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花也是一样,怒放的时间是十分短暂的,紧接着的便是凋谢、败落。

这仅仅是在咏花吗?对植物来说,开花本来就是为了结实,“绿叶成荫子满枝”是好事,“华(花)而不实”才是可悲的。“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原来这里是“赋”而“比”,不只是写一个少妇欣赏本人后院里的梅花,而且是以花喻人的。因花开花落而想到时光易逝、盛年难再,这大概是我国古代佳人甚为普遍的心态,因而也就成了古典诗歌一再吟咏的题材,从刘希夷的《白头吟》到林黛玉的《葬花词》,莫不如此。但这首诗还不是一般地感叹岁月易逝,而是因为不能与良人一起共度大好年华,共同领受生活美的懊恨。良人到哪里去了呢? “长城恨不穷”,从军去了,征战去了。这样,诗的触角又伸进了社会生活的另一面,而使它具有了新的意义。唐玄宗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开元、天宝年间不断对外用兵,与东北部的奚、契丹的关系长期处于紧张形态,这样就不得不动员众多的兵员,形成了许多家庭骨肉分离。就在史官们在史册上大书辉煌战绩的时候,在一些壮怀激烈的诗人们慷慨激昂地高唱立功边庭的时候,另一些诗人却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战事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见微而知著,难怪一些有见识的人要起来反对朝廷的举措了。长城,在这里被用来指代边境的战事。诗人设想女主人公的丈夫在东北部战场,用“长城”的字样就显得愈加贴切。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尾联归到落花。这时花都已谢了,飘飘扬扬落满了庭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雪。观花人由满地的落梅联想到辽海的雪野,却偏偏要反过来说:请别用辽海的白雪来比喻满院的落梅吧,这样会勾起我心头的无限愁绪的。

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一)它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而且还含有一定的社会内容,这就使得这首婉秀的小诗显得颇可讽咏。

诵读·赏析者简介:贾楠

贾楠,黑龙江省图书馆龙江书院意愿教师,黑龙江省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哈尔滨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全国“培养文学新苗”园丁教师,“叶圣陶杯”全国作文大赛特级指点教师,黑龙江省“教育频道名师讲堂”客座教授。

编辑:张 铁

制造邢 雪

龙图前往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