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陶渊明同一时期但稍微靠后的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一派。
谢灵运名公义,字灵运,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出身于名门“陈郡谢氏”。
山水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在谢灵运之前还有其他的一些诗人都曾有过一定的贡献,但谢灵运却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谢灵运现今存诗近百首,其中小一半在题材和内容上都属于较为完整的山水诗,我们可以这样说,山水诗能够在晋宋衰亡,谢灵运当是首功,而且功不可没。
他的诗歌一改魏晋以来晦涩难懂的玄言诗风,充满了道法自然的精神和清新自然的神韵。
我们可以赏析一下他的《登池上楼》:
潜虬[qiú]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qiān]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涛,举目眺岖嵚[qīn]。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bīn]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世,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其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句被千古传颂,我们可以看出,其实谢灵运的山水诗承接了建安诗风的精神,他以本身的创作让诗歌重回抒情言志的传统,在谢诗大部分描绘山水之时,也抒发着诗人的情感。
谢灵运创作的山水诗,开启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新时代。他在以往的写景经验之上,将多重艺术手法创造性地运用于本人的山水诗创作。
我们能够体会到在谢灵运的山水诗中充满着的新鲜感的景观,或幽静或明丽。
谢灵运的山水诗为我们呈现出的好像实景,但同时那些诗化的“自然“又超越实景,同时,由于其山水诗的落脚点在于“抒情言志”,所以,自然山水还是谢灵运抒发情感的载体,总是包含着他客观的情绪。
综上述的各种特点于一身,这才构成了谢灵运山水诗独特的自然味道和人文意蕴。
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在刘宋时期已产生巨大影响,沈约、谢朓等人对其山水诗的承继与发展促进了山水诗的逐渐完善。
而谢灵运写诗所用的近自然言语,以及他追求细致入微的景物描写,都对后世的诗歌语言和写景技巧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谢灵运作为元嘉体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本人的山水诗中运用骈偶对仗的手法,不但直接影响了稍后时期的齐梁文学,促进了永明体出现,而且还间接为近体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初盛唐山水诗走向律化的过程中,谢灵运的骈偶对仗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初盛唐诗人在他们诗歌创作中,或多或少都遭到了谢灵运山水诗创作时写景抒情模式的影响。
谢灵运之后,在南齐永明年间出现了一个文人集团,由竟陵王萧子良领头,囊括了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八人,合称为“竟陵八友”,八人之中,谢朓诗名最盛。
谢朓我们并不陌生,毕竟大家都读过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里面的谢朓楼就是在唐代时为留念谢朓而修建的。.
既然都是姓谢的,这谢朓和谢灵运是不是有啥关系呢?
还真有,谢朓与谢灵运是同一家族,按辈分算,谢朓是谢灵运的侄子,与谢灵运合称“二谢”。
谢朓的诗歌次要成就仍旧是山水诗创作,谢灵运虽然是山水诗的鼻祖,但毕竟受玄言诗的影响太大,所以谢灵运的诸多诗歌之中还留有一些玄言诗的尾巴,而谢朓则不然,他的山水诗几乎完全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以清新、清丽、清俊见称,比如他的《游敬亭山》: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逥[huí]溪。
交藤荒且蔓,樛[jiū]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wú]此夜啼。
渫[xiè]云已漫漫,多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yū]组,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yǎo]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这首诗从写景到抒情,期间笔锋婉转多变,真假相映,诗中情因景兴,景与情彰,描绘出诗人在荒山中寻得野趣,进而超然物外的洒脱。
谢朓长于五言,他与沈约等人创立了“永明体”,这一诗风讲求四声八病,为近体诗的格律创造了条件。
关于“永明体”的事情,我们下回再说。
我暗夜而来,祝你笑口常开;
我踏鸿而去,愿你幸福满怀。
上一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那些寄情山水的诗句写得太好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