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有不少诗人对秋天的感受是悲愤和凄凉,真可谓 “自古逢秋悲寂廖”。秋,在大自然中,常常扮演的是一个悲怀的角色,从古到今,人们只是来对秋的愁情与怅然作评章,而忽略了她的另一面:凄凉之美。
千树万树的红叶,愈到秋深,愈是红艳,远远看去,就像火焰在滚动。秋风微拂过枫叶旁边,那火红的枫叶飘落,旋转着飞扬起来,在林间悠悠地缠绵,又均匀地铺散下去,掩盖了那一条条倾斜着盘旋到山顶的小径,遮住了通往湖边弯延曲拆的林间小道,消失了农庄边那笔直的林荫大道,黄中有红,红中眏衬着金色,这就是诗人赞誉的秋色。
1.《秋词二首》(唐)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2.《始安秋日》(唐)宋之問
桂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晚霽江天好,分明愁殺人。
捲雲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業事黃老,妙年孤隱淪。
歸歟臥滄海,何物貴吾身。3.《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4.《苏幕遮》(北宋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5.《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6.《长信秋词五首》(唐)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王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7.《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东晋)陶渊明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
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踪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
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8.《碧玉箫》(元)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
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9.《戏题秋月》(唐)戎昱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近来数夜飞霜重,只畏娑婆树叶凋。
10.《江上·吴头楚尾路如何》(清)王士祯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