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诗文教学的点滴方法 韩城中学高级教师 张方直
如何讲好古诗文,让学生对其感兴味,从而学好古文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严重课题。就我本人的一些教学经验而言,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引入新颖,激发兴味。
我们都晓得兴味是最好的老师,而且古诗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言语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普遍认为“文言文单调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味的缘由之一。因而,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味。学习兴味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愿望。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味,教师引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比如,在《木兰诗》的教学中,花木兰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我先让学生讲讲他们晓得的花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抽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在老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力争上游地要求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不只营建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味,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诵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方法之一,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话说:“熟读百遍,其义自见。”为此,每教一篇文言文,我都采用教师先范读(或听录音),然后学生再仿读,以及分组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味,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积累言语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学生通过反复读,不断的揣摩,感情的变化,长期潜移默化,培养了较强的语感。
三.扩展阅读,课外延伸
扩展阅读是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以课文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重点,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言语风格等类似或相反的文章,构设一种辐射性的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的学习过程。学习文言文时,如果仅就文论文,学生很难摆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之感。有了这些文章做参照系,学生就容易与作者建立心理沟通,从而进入立体的艺术境界,审美活动也能最终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这样,天长日久,学生便会在头脑中构成全体概念,信息网络,便于记忆,便于提取,也便于创造。如学习《石壕吏》一文后,课外拓展读《礼记》选文<孔子过泰山侧>.
四、联系生活,学习运用
古诗文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本人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一学生考试失意时,我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中写雨的一段时,讲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三个比喻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我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学生用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很好地回答了我。是啊!“润物细无声”不正是春雨细密轻盈这一特点的绝好写照吗?
此外,我经常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古诗词,把这些古诗词运用到他们的日记中、作文中。有些学生不但运用自若,更是对一些古诗词进行大胆地加工改造。
总之,为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古诗文,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用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只要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才能圆满地完成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任务。
上一篇: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1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