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1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学精华知识提炼》系列之第四期《背会这306首,小学诗词不用愁》

《小学精华知识提炼》由百帮客倾力打造——让知识系统化,让学习更高效。

《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六年级28首选自百帮客精编《背会这306首,小学诗词不用愁》。

《背会这306首,小学诗词不用愁》精心整理汇编了112首小学课内必背古诗词和194首课外补充应背古诗词。每首诗词都有注音并配有释义,注音和释义都经过了认真校对;每首诗词都注明了作者、年代和体裁,并对作者的次要信息进行了总结;同时还对诗词的赏析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进行了整理,协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每一首诗。

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化学习和掌握,《背会这306首,小学诗词不用愁》按年级和课外补充共分成了7个部分:

六年级上册11首

08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五言绝句〉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本人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第一句点题,为下文写景抒情作预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缘由最初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

08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七言绝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组诗。这五首诗写作者旅游杭州西湖,描述作者乘船在湖中巡游时所看到的情景,展现了杭州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第一首诗写坐船时所见,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第二首诗写乘船在湖中巡游的情景,表现在船上泛游的情趣;第三首诗以野生植物自况,隐含希望再受朝廷重用之意;第四首诗写越女的无忧无虑,对比本人的多愁失意。第五首诗反用古诗句意,体现了一种淡然与豁达之情。这组诗构思巧妙又不着痕迹,作者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六年级上册选了其一。

08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田园风光,情景交融,幽丽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这首词平易中见逼真,浑沦中见精确,连绵中呈陡转。写眼前常景,而能别开蹊径;脱手炼词,得刻物入神之妙。

088《过故人庄》〔唐-孟浩然〕〈五言律诗〉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089《七律·长征》〔现代-毛泽东〕〈七言律诗〉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本人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首七律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磅礴,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绚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090《菩萨蛮·大柏地》〔现代-毛泽东〕〈词〉

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这一年的早春离开了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由于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后红军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不断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初次严重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

1932年10月,中共苏区地方局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排斥,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改去地方上掌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地方政府的工作。1933年夏天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地方苏区的查田运动才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雄姿英才的战场,他触景生情,回忆往事,欣然命笔,写下了此词。

此词以愉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柏地雨后的绚丽景色。抚今追昔,揭示革命和平严重意义,热情讴歌人民革命和平,流显露一种胜利后的宽慰和乐观情绪。全词动态描写景物、巧妙运用联想,客观的情志美与客观的自然美、社会美统一,情景交融,富有神韵

091《春日》〔宋-朱熹〕〈七言绝句〉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缘由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而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092《回乡偶书》〔唐-贺知章〕〈七言绝句〉

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前往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六年级上册选了《回乡偶书二首》其一。第一首诗在抒发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显露诗人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法之情。这两首诗言语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093《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七言绝句〉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就是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作者在夔(kuí)州被贬时所作。

该诗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094《江南春》〔唐-杜牧〕〈七言绝句〉

《江南春》不只描绘了明丽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愈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诱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愈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言语描绘了一幅生动抽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丽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委婉深蕴的情思。

095《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七言绝句〉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题壁诗,六年级上册选了其一。第一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抽象,山水自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誉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第二首诗中,作者将眼耳本身的通体感受,浓缩在二十八字之中。所写虽片刻间景象,却见出作者体物之心细如毫发。最初所写午梦残破颇有“梦里不知身是客”意蕴。

六年级下册17首

096《寒食》〔唐-韩翃(hóng)〕〈五言绝句〉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典礼意图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借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而而发。

097《迢迢牵牛星》〔两汉-佚名〕〈五言古诗〉

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蒙受波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098《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七言绝句〉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寄友人杜元颖的。此诗前两句选取月光皎洁、栖鸦不惊、露湿桂花三个典型特征,写出了中秋的独特夜景。后两句没有从正面抒情,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把本人对月怀念友人的感情表达得愈加深沉蕴藉。全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意境幽丽,想象丰富,言语抽象生动,感情真挚,委婉动人。

099《长歌行》〔两汉-佚名〕〈五言古诗〉

《长歌行》是汉乐府中的一首诗,属《相和歌辞》,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诗篇。此诗次要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本人有所作为。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抽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出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宗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抽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100《马诗》〔唐-李贺〕〈五言诗〉

《马诗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这是一组颇有特色的咏物诗,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构思奇巧、用典灵活等艺术特色。六年级下册选了其五。

101《石灰吟》〔明-于谦〕〈七言绝句〉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听说此时的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抽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102《竹石》〔清-郑燮(xiè)〕〈七言绝句〉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前两句赞誉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充分表现了劲竹顽强的生命力和刚毅的性情。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傲然挺立。此诗借物喻人,诗人通过吟咏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委婉地表达了本人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103《采薇》(节选)〔先秦-诗经〕〈四言诗〉

本诗是《诗经·小雅》中节选的一篇。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小雅·采薇》是一曲士兵之歌,为出征士兵久戍归来所作,当作于西周时期。

104《春夜喜雨》〔唐-杜甫〕〈五言律诗〉

这首诗杜甫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他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身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10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七言律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本诗次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襟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10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七言绝句〉

此诗作于公元823年(唐穆宗长庆三年)的早春时节。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该诗有两首,六年级下册选了其一。其一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其二重在抒情,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107《江上渔者》〔宋-范仲淹〕〈五言绝句〉

这首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晓得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晓得也不想晓得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苦。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留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全诗用词精练,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言语,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了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108《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七言绝句〉

公元1070年(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但是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但对具体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都有争议,另有: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

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显露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初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全诗不只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无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109《游园不值》〔宋-叶绍翁〕〈七言绝句〉

此诗写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先是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不测之惊喜。全诗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十分抽象而又富有理趣,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1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词〉

这是一篇送别友人之作。上片用“眼波”“眉峰”比喻浙东山水,表明行人去处是令人向往的山清水秀之地;下片点明送别是在暮春时节,写离别思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叮嘱友人“千万和春住”。此词写送别友人却不落惜别伤感的窠臼,而是通过描写别时的景物和离人的行迹祝福友人永葆青春,表现出两人之间深长的友谊。全词构思新颖,比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含而不露,写得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111《浣溪沙》〔宋-苏轼〕〈词〉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此词。此词表现了作者虽处窘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弥漫着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上阕写暮春三月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浓艳;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112《清平乐》〔宋-黄庭坚〕〈词〉

徽宗崇宁二年(1103),党祸已起,蔡京立元祐党人稗,黄庭坚被除名,编管宜州。有诗题为《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诸,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这“十二月”是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三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此词的内容是“惜春”,而实际是影射时局。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同年五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随。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初,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每个知识点,都是小百精心归纳、总结、整理出来的。小百出品,必是精品。

如果觉得《小学精华知识提炼》系列内容还不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百帮客并分享。好东西,就要让更多人晓得

欲获取相关配套练习(习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百帮客的相关动态消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