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记住这12个常见典故,帮孩子读懂诗词文言!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鹦鹉岛

典故,是诗词与文言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典故不只可以使诗句表达愈加抽象,还让诗句委婉典雅,别有意趣。平时在作文中用到典故,也能让文章愈加富有意蕴。

1. 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2. 烂柯出自任昉《述异记》。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几个童子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发现斧头全烂了,同时代的人已经都不在世了,比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复古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 汗青古时写字的竹简,需先用火烧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4. 楼兰汉代,楼兰国经常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用计斩杀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5. 梦蝶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到本人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亦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6. 青鸟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殿中,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7. 桑榆《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影)在树端,谓之桑榆”,后比喻人的晚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8. 折腰陶渊明不愿为五斗薪俸,去向比他官位更高的人献殷勤,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9. 楚歌《史记》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比喻孤军被围或处境困顿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李商隐《泪》10. 鸿鹄据《史记·陈涉世家》,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时有鸿鹄之志,后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吴潜《八声甘州》11. 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春夏季节,杜鹃彻夜啼鸣,啼声洪亮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后人以杜鹃叫比喻伤怀、难过的情感。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2. 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惯,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自小学语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董老师说】所有人问董老师,董老师答所有人

2上大学,能改变贫困生的命运吗?——写给千千万万个“做题家”们

3:双减一年不足,我却不断在“加”!——来自某四线城市高中毕业班同学的感言

4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536岁妈妈辅导作业气出心梗险丧命,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伤害太大了!

觉得文章不错,请给我点个“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