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枭雄郑庄公,隐忍22年打败弟弟,连毛主席都称颂他
《郑伯克段于鄢》我们在中学课本中都学过,当时文言文晦涩难懂,也没给诗经女孩留下多深刻的印象。如今再重读这篇文章,真的是感慨万千。郑庄公作为中国最早的枭雄,其智谋、胆略、学识都有过人之处。也难怪毛主席说,这天下最佩服的就是郑庄公了。今天,诗经女孩带你重温这段往事及其背后的故事。
一、《郑伯克段于鄢》解析
《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在《左传》中。这个原文很长,而且晦涩难懂,诗经女孩就文章描述的事件经过来讲解一番: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wù)之。爱共(gōng)叔段,欲立之。亟(qì)请于武公,公弗许。
第一段呢,着重引见整个事件的背景。姜氏为什么那么惯着共叔段,共叔段为什么那么作死,庄公为什么那么对待共叔段和武姜,全在第一段中说明。全是因为姜氏生孩子的时候难产,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遭到惊吓,因而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作为一个母亲,有偏有向,太害人了呀!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guó)叔死焉。佗邑(yì)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tài)叔。祭(zhài)仲曰:“都城过百雉(zhì),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sān)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zī)蔓(màn),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第二段什么意思呢?说了郑庄公的手段。郑庄公同其弟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时候母亲还向着弟弟,给郑庄公要土地要封赏,给小儿子,丝毫不把他这个儿子和国君放在眼里。而且小儿子的封赏都已经跨越规矩了,大臣劝郑庄公,但是郑庄公说啥呢,多行不义必自毙,上帝欲让人灭亡,必先让其疯狂。我们等着瞧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bǐ)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tài)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lǐn)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nì),厚将崩。”
第三段说的是太叔段并没有觉察出郑庄公的计谋,他越来越放肆大胆。郑庄公看在眼里,却并未急在心里。大臣们还是不断担心劝阻,说国不可有二个国君,郑庄公却不急不躁,让大家继续看好戏。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shènɡ),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第四段写得很精彩啊!弟弟太叔越来越放肆,终于要谋反了,还预备与母亲里应外合,打郑庄公个措手不及。哪晓得郑庄公早就预备好了,等的就是这一天。厉兵秣马,果断出击,弟弟共叔段最终计谋失败了,不得不逃跑到共国。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yān)。”段不弟(tì),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第五段是说史书《春秋》上对于郑庄公的评价,觉得他有杀弟的意图,讥讽他对弟弟失教,不说出奔,是指摘庄公的意思。他该负次要责任。真是这样吗?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wèi)之。”公曰:“尔有母遗,繄(yī)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yù)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yì)洩。”遂为母子如初。
第六段出了好几个典故和成语:掘地三尺,其乐融融,黄泉见母等等。这段说母亲协助弟弟打他,郑庄公也很生气,一气之下说出了不到黄泉不相见的狠话。但是呢,过后又后悔了。当时颍考叔为了缓解郑庄公和母亲矛盾,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借着吃肉的机会,说出了本人的计策:“您有什么担心的!只需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郑庄公母子终得相见。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cì)尔类。’其是之谓乎?”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只孝敬本人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第七段是对颍考叔的一个夸奖。也是对这件事的结尾的一个总结。说颍考叔纯孝,也就是说郑庄公也不错吧。
第二,你如何评价郑庄公?
通过这篇文章来看,史书上对郑庄公颇有微词,当时对郑庄公定的基调就是说他阴险狡诈,老谋深算。他是有意养成弟弟的恶,对于母亲也只是借坡下驴,关系并不能恢复如初。说他是千古奸雄的伎俩,掩盖已经充分暴露的肮脏的躯体和丑恶的灵魂。
但是在诗经女孩看来,郑庄公这人真的是枭雄,可以成就大事业的人。
1、面对母亲偏爱的兄弟:小事忍让,大事不让!
郑庄公不受母亲待见的缘由也是少见,就是因为出生时脚先出来,母亲遭到了惊吓,所以很厌恶他。偏爱他的弟弟共叔段。这时候母亲又无理要求,给弟弟分军事要地,分封为王,郑庄公答应了!
2、面对弟弟咄咄逼人:退步忍让,占领道德的制高点,一举拿下!
母亲要求给弟弟分地,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相当于把国家财政大权给了他。弟弟叔段以为哥哥没什么本事,二十多年来为所欲为,郑庄公也是隐忍克制,什么都没有表现出来。对于母亲和弟弟的种种无礼行为,他也只能哀叹一声:姜氏非要这样,我能怎样办呢?多行不义必自毙!
3、面对厌恶本人的母亲:尽了孝道!
郑庄公说了与母亲不到黄泉绝不相见,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他依靠颍考叔的方法恢复了母亲的关系。依照我们普通人来说,母亲这么偏向弟弟,还跟着弟弟一起想要杀害本人篡夺王位,对于这样的母亲又有什么值得孝敬的呢?但是郑庄公不计前嫌,做到了孝亲爱老。
在诗经女孩看来,郑庄公尽孝道,重伦理,有权谋,有心计。王位之争,自古多有。玄武门之变,朱高煦皇位之争,哪个不是血流成河。但像庄公这样隐忍二十二年,突然发难的,可以说千古只此一人。
对于权势地位,是本人的努力争取,对于兄弟,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放在现在看来,郑庄公就是一个襟怀大略,孝敬父母的人,值得我们学习。也难怪毛主席都说,最值得敬佩的就是郑庄公了。你们觉得呢?
上一篇:乾隆年间,一个落魄书生漂洋过海……一部荡气回肠的海外华人建国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