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初中语文古诗题赏析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期主题是为了回答一个粉丝提出的问题,希望同时也可以协助到大家。

如果对您有协助可以珍藏细心揣摩,阅读大概需要6分钟,干货满满哦。

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试卷中的常考题型,但是很多抱怨本人明明晓得这道题的答题技巧,为什么就不能满分拿下。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何为“鉴赏”?

鉴赏 是指我们对感知的艺术抽象进行理解、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在鉴赏过程中,虽然要遭到艺术作品的抽象、内容等制约,但是鉴赏者可以根据本人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对艺术抽象加以补充和丰富。鉴赏既是理解,也是再创造。

提及此处,我发现很多很多同学还有一些知识分不清楚,在这里,要侧重讲一下: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有哪些?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3、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真假相生等。

诗词鉴赏的难度——在于它考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如果没有一定积累,很难读懂。如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中有一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如果没有一点知识积累,读到这里,肯定会觉得很突兀,其实这句词是“用典”了,作者把本人比作魏尚,委婉委婉的表达本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本身的罪名,让本人无机会到西北边防抗敌。

做诗词鉴赏题不只要技巧,还要对诗词的时代背景、意象、典故、主题有所了解,今天,我要重点讲一下。

古诗词典故归纳

课内外古诗词主题分类(1)

课内外古诗词主题分类(2)

接下来就是如何赏析了

鉴赏四步法

  一抓修辞

  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

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抽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抽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 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抽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抽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

  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本人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本人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复古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本人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仇恨

 3.夸张

  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举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

  再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化无形为无形,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丈夫早逝的深重哀愁。

 4.拟人

诗歌中的拟人修辞往往和作者的抒情相结合,传达诗人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寄情于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举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融情于景,以“花溅泪”、“鸟惊心”来表达本人忧国思家的情感。

又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

  请对“芙蓉向脸两边开”作点赏析。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表现了花也无情,朝向采莲女争相开放,似与采莲女争艳的情景。

二抓关键的动词(即“诗眼”)

一首诗歌中,往往就是几个字或某一个字最具有表现力,通常把这些字叫做“诗眼”。

  动词的答题格式:某字,生动具体的表现了什么在某一方面的什么特点。

  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赏析“见“字的妙处。一个“见“字,化无形为无形,生动具体的表现了秋风萧瑟,落叶遍地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

又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锁“在本诗中意为”笼罩“,生动的表现了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以及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凄凉、忧伤之情。

  再如: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请对诗歌中加点的字作点赏析。

  诗中“朝、夕“从时间上对比,表现了时间之短,”奏“表现诗人忧国情怀,”贬“表现朝廷昏庸。诗人仅仅以四字,两相对照,表达了诗人对获罪被贬之快的忧愤。

三抓写法(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一个大概念,既包含修辞,也包括表达方式。除此之外,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史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事喻理、化静为动、以动衬静、真假相生、想象、联想、对比、意味等。

  举例: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后山寺破产预案》)

诗人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禅院的幽静寂静。

又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诗人运用化静为动的写法,用一个“随”字展示了山势的变化过程,突出了画面的空间感;一个“入”字,表现了长江的波涛汹涌,突出了画面的流动感。

又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含星汉的壮阔场面。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

再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诗人触景生情,由眼前的春景,引发对往昔的回忆,抒发了诗人伤春惜时之感。

  再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浩然邪气和坚贞的民族时令

四抓诗人的情感态度,抓诗歌中包含的道理

“言为心声“,“诗言志”。诗歌总是作者有感而发。

  有抒发离愁别恨的闺怨诗(如温庭筠的《望江南》);

  有表达报国无门的忧愤的(如辛弃疾的《为陈同肤赋壮词》);

有通过描写边塞雄浑奇异风光来表达为国建功、忧国思家的矛盾心里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

  有借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来表达本人归隐后的闲适的(如王维的山水诗,陶渊明孟浩然的田园诗);

  有借历史来表达本人本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如杜牧的大部分咏史抒怀诗);

也有借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来揭示现实社会的(如张养浩的散曲)等等。

 在鉴赏古诗词时,弄清楚诗歌的题材,要紧扣主题答题作答。

举例: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诗人希望总会有一天,登上泰山,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登高望远的豪迈气概。

  又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运用对比,揭示了在封建社会里,无论朝代的兴衰,受苦受难的总是百姓这一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百姓凄惨命运的深刻同情。

又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诗人虽然辞官还乡,但仍心系国家,表现了诗人无私的奉献精神。

又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两句诗暗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道理,表达了诗人面对朋友宽阔的胸襟。

以上内容有些采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此外编排推敲不易,还请帮忙点个赞,如果对您有协助可以珍藏起来以后查看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