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铧002号导师
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天下之至文也。
《诗经·国风》记录了周初至春秋时期,各地方诸侯国的民间歌谣。
《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
诗歌反映了周朝诸地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好像一幅民俗画,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等事,均照实记录。
豳(bīn)风·七月
陕西彬县地区的民歌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火星向西落,秋气渐凉;九月寒露起,织妇缝冬衣。
一之日觱(bì)发,二之日栗烈。
十一月寒风劲烈,十二月冰冷刺骨。
无衣无褐(hè),何以卒岁。
没有御寒粗衣,何以度过年底?
三之日于耜(sì),四之日举趾。
新年正月,始备锄犁,二月下地,勤劳耕种。
同我妇子,馌(yè)彼南亩,田畯(jùn)至喜。
与妻儿一起,拿着饭食行至田间,农官若来,则邀请他一起饮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火星向西落,秋气渐凉;九月寒露起,织妇缝冬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春阳渐暖,黄莺鸣声婉转。
女执懿(yì)筐,遵彼微行,爰(yuán)求柔桑。
少女提携深筐,循步小道一路行。伸手采撷嫩桑叶。
春日迟迟,采蘩(fán)祁祁。
春季白昼长,采白蒿的人多,络绎不绝。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少女心中洋溢伤悲,担心能否与心爱的公子成婚。
七月流火,八月萑(huán)苇。
七月火星向西落,秋气渐凉;八月要收割芦苇。(盖房,做席,制药)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qiāng),以伐远扬,猗(yī)彼女桑。
三月是养蚕月,要修剪桑树。取来锋利的斧斤,砍掉杂枝乱叶,循着细枝采嫩桑。
七月鸣鵙(jú),八月载绩。
七月伯劳鸟,飞行鸣叫;八月开始织麻成线。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麻线染黑也染黄,我染红线更亮堂,要给公子做衣裳。
四月秀葽(yāo),五月鸣蜩(tiáo)。
四月远志草结籽,五月知了声烦扰。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tuò)。
八月在田忙收获,十月树上叶子落。
一之日于貉(hé),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十一月上山猎取狸猫;狐狸皮毛珍贵,要给公子做皮袄。
二之日其同,载缵(zuǎn)武功,言私其豵(zōng),献豜(jiān)于公。
十二月王臣猎人会集,继续在山野田猎。
打到一岁小猪归本人,三岁大猪献王公。
未完待续
上一篇:子夏故坛赏析「诗经·七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