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三流唐诗,为何成为《全唐诗》开篇之作?因为作者身份太特殊!
□黄伯益
一提及中国古代文学的诗词成就,人们的脑海中一下子就闪现出“唐诗宋词”这四个字。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普通读者对唐诗的了解,多是源于《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诸诗配有正文和评点。由于所选作品体裁完备,风格各异,富有代表性,又通俗易懂,刊行后广为流传,“几至家置一编”。
因而,《唐诗三百首》就成为普通读者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并留下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佳誉。
但是,对于研究者而言,仅有《唐诗三百首》是远远不够的,好在,还有《全唐诗》。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在康熙皇帝的主导下搜罗的唐诗合集,“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部诗歌总集。
全书由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等10人奉敕采录,由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编辑、刊刻。
《全唐诗》的开卷之作,并不是人们所期待的“诗仙”或“诗圣”的作品,而是一首名为《帝京篇(其一)》的诗。
《帝京篇(其一)》有何特殊之处,能位居卷首?那我们就先来看看这首诗到底写的是什么吧: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甍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诗中的“秦川”泛指秦岭以北平原地区,即唐都长安附近。“函谷”即函谷关,为关中要塞。西入函谷关即可进入三秦地区,是长安门户,这里指代京畿地区。
诗的前两句,是总体赞誉长安宫城雄伟绚丽。
“寻”为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雉”为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诗的三四句,进一步描述宫殿高大:“美丽的宫殿有几千寻高,有几百雉那么大。”
“甍”为屋檐,“迥”,有遥远之意,如“天高地迥”。“凌虚”指代天上的宫殿。诗中的“疏”字,指的是宫殿的雕刻、画饰。
诗的后四句,都是描述宫殿的雄伟高大。
诗的主题单一,就是描写唐帝国京都的雄伟绚丽。写法上都是白描式的铺陈,并无技巧可言。在唐诗中,该诗充其量只能算作三流作品。
那么,这样一首三流作品,为何被选为《全唐诗》的开篇之作呢?因为,诗的作者太强大——唐太宗李世民。
《全唐诗》是康熙帝主导下编辑成书的,在编辑体例上,不同于民间版本的《唐诗三百首》的以质取胜,而是掺杂了皇权为尊的理念。
全书以帝王、后妃的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为限,列出唐代诗人,附以作者小传。接着是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最初为补遗、词缀。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编辑准绳,李世民的《帝京篇十首(其一)》才位居卷首的。
《全唐诗》的编辑完成,是清代文坛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有唐一代的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但是,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大书,只以十人之力,一年多的时间内就编成。因其成书仓促,编选中存在问题也很多。
诸如: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诸诗皆不注出处,援引者难以覆按;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等等。
另外,康熙帝玄烨为《全唐诗》所作的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从其说。
其实,玄烨所举数目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时,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
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这个数字才是相当可靠的。
李世民的《帝京篇》一共十首,诗前还有自序,其序云:“余以万几(机)之暇,游息文艺,观列圣之皇皇,考当时之行事,轩昊舜禹之上,信无间然矣。至于秦皇、周穆、汉武、魏明,峻宇雕墙,穷奢极丽。纳税惮于宇宙,辙迹遍于天下。九州无以称其求,江海不能瞻其欲,覆亡颠沛,不亦宜乎?”
李世民在位期间,以“亡隋为戒”,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唐太宗为人聪明威武,文治武功皆极显赫。日理万机之余,兼好文艺,延揽俊彦,编纂类书,饮用唱和,写下不少诗文。《帝京篇》十首即为其诗作名篇。
《帝京篇》十首的基本内容是描写唐帝国京都的雄伟绚丽和处理政务之余的揽读经籍、武宴畋猎、临馆听乐、逸游苑林、泛舟川屿、赏景玩琴、宴饮抒怀、夜宴观舞以及自创前踪、抚躬自勉等。
作者的目的也很明显,那就是通过通过对帝京绚丽景象的描绘、本人帝王生活的描述,来铺张功烈、粉饰太平;同时也向世人炫示本人虽为帝王之尊,生活嗜好却“皆之节于中和,不系之于淫放”的“雅志”以及“奉天竭忠敬,临民思惠养”(《帝京篇》其十)的“君道”。
对于李世民的《帝京篇》,后世也给予了相当中肯的评价,这些诗篇词藻丰丽,属对工整,音韵谐美;同时胸襟宏大,境界开阔,笔力雄健。
明胡应麟在《诗薮》中评其诗时就说过:“唐初惟文皇《帝京篇》藻瞻精华,最是杰作。”
胡老师的话是有些道理的,但是,又不可全信,因为,李世民的身份在那,后世评者也得“为尊者讳”啊。
李世民的主业是治军安邦,写诗只是业余爱好。在诗人中,李世民虽然算不上是一流的大诗人;在皇帝中,李世民可以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了。
所以将这首《帝京篇》放在《全唐诗》的开头,也未尝不可。
(图片来自网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