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吹牛?它的近义词有夸口、吹法螺、说大话,或者文学一些的说法叫做“夸张”,不管是文学作品里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这项高超的言语表现手法。我们读唐诗宋词,尤其是那些浪漫主义作品,就会发现:吹牛的威力不可小觑!比如我们乘坐一条船,怎样描述它快呢?普通人:这船跟屁股着了火似的,贼溜!而李白则会潇洒地吟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合情合理的夸张,可以让事物特征愈加鲜明,可以将人物塑造更加典型,可以把自然景物描绘愈加生动,从而使言语艺术瑰丽多姿,大放异彩。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吹牛的魅力。
普通人:愁死了,头发都愁白了!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的头发不敢说,三丈的头发谁能拿出来看看?这一极端吹牛不只不影响李白的诚信,反而使他的“愁”格外深重、浓郁,它虽不符合生活实际,却完全符合艺术真实,从而成为千古名句,被争相传诵,但没有一人会反对它吹牛过度。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我们通常说“鹅毛大雪”,但李白却不屑于鹅毛,竟以席子来描述雪花之大,假如生活里有人这样描述,我们一定会嗤之以鼻,然而这种方式却引起纷纷效仿。
饮酒往往与吹牛一同出现,酒后狂言相信大家都听过不少,李白也不例外,喝上点小酒几乎无法无天!什么“会须一饮三百杯”,什么“愁来饮酒两千石”,什么“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可谓我辈酒吹之楷模。然而别觉得其他文化人就虚了,他们同样是酒吹狂魔!唐·白居易: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唐·李贺: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宋·李之仪:酒量羡君如鹄举,寒乡怜我似鸱蹲。宋·臧余庆:南岳有真仙,人间祥瑞。酒量诗豪世无比。宋·卢炳:年来渐觉,诗肠愈窄,酒量偏狂。好景不须放过,何妨一醉千觞。
就连我们的现实主义诗圣杜甫都难改这爱吹牛的毛病。比如描写一棵古柏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这么粗壮的柏树,怕不是从宇宙大迸发时栽上的吧?再比。”一个反手拔出鲸鱼的利齿,一举手就能舀到天宫的美酒,一个腾身便可遨游天际,甚至织女制造的天衣也不屑去穿。小解认为,韩愈完全有能力比德国作家提前一千多年写出《吹牛大王历险记》。
唐·李忱: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假如这句诗出自普通文人之手,那么定会被冠以狂妄,但李忱身为唐朝皇帝,写出这样霸气的句子,却是理所该当了。这就是说,诗歌的吹牛虽然无边无际,但并非是不受任何约束的。比如宋代文人曾写下一首咏竹诗:“叶垂千口剑,竿耸万条枪。”将竹叶比作利剑,将竹竿比作长枪,本是两个很有味道的比喻,可一旦将其分解开来,则变成:千片叶搭配万条竿,也就是每十条竹竿才有一片叶,这就是笑话了。唐诗宋词之中那些大胆而又合理的艺术夸张多如牛毛,而将古诗词奉为传统文化精品的我们在耳濡目染下,自然会获得这种“吹牛”的潜质,不服来比一比?小解先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上一篇:今晚,iSING!Suzhou邀您一同唱响唐诗共度元宵!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