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栖霞教育之家_学校旧事】
【正学丁三•教学】探索古诗教学传承经典文化
——丁家庄第三小学语文组校本主题研修活动(三)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国家古典文化的传承。古诗言语简约、画面鲜明,诗中包含诗人的真诚感情。古诗作为小学阶段传承经典文化的组成部分,就应该在教学中站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为进一步探索古诗文教学的实效性,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丁家庄第三小学开展了基于小学中低年段古诗文教学课例研究活动。三(5)班康金苗老师进行了三年级上册第17课《望洞庭》的课例展现,全体语文组老师参与听课并积极参与评课交流。
展现课上康老师教态自然,带领学生们一起走进古诗《望洞庭》,去看诗中饱含的情趣,山水交相辉映,月色优美。康老师通过“知人论世明情感”来引导孩子鉴赏古诗,用独特的“三读”法引导学生一读字正腔圆;二读抑扬顿挫;三读探诗意境的方式来感受刘禹锡笔下的山水之可爱。
课堂展现结束后,全体语文组老师对康老师的教研课进行了深入点评,康老师首先对本人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其他老师各抒己见。贾姗姗老师对本节课字词部分指出古诗教学应该把生字放入诗句中,让学生带着对字词的理解去朗读诗句。饶明姝老师对如何理解诗意部分指出古诗的教学过程,应该充满诗意气氛﹐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美好感觉。常芸老师则认为在体会诗情环节,康老师能够做到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体会诗中包含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张玉校长指出古诗教学应该以“吟”促“诵”传递学生最美书声;以“记”引“译”渲染学生诗文大脑;采用“1+X”教学模式,创建合理的诗文链接。只要使学生进入引导式体验之后,才会豁然开朗,产生与文本的共鸣。
水本无华,相荡乃兴潋滟。石熟有火?互击而闪灵光!语文,是一首包含丰富哲理的诗,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不只带给教师们启迪与思考,还无效地促进了新课标下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能力提升。教师们探寻文人灵魂秘密泄露的霎时,在文本缝隙之中,一句万意,情感细腻。就好比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做一名合格的语文人更要不断探索语文的高度,品尝文人留白的艺术。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上一篇:好用的不得了的9款APP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