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当古诗词遇到现代汉语并被唱出来,厉害了我的中文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这是一部目前豆瓣评分为9.0

央视大型文化节目——

《经典咏流传》。

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

配以现代流行音乐

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

领略诗词之美。

《经典咏流传》

已连播三期

新春开播以来

好评如潮 

给人太多惊喜

和诗以歌”的方式

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

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

节目的亮点之一在于

今人将现代汉语与古文结合,

创作歌词,

让古人智慧闪耀的同时,

又加入了当代的哲思。

掌管

撒贝宁

四位鉴赏团成员

康震 王黎光 庾澄庆 曾宝仪

经典传唱人

既有演艺圈资深前辈,

也有当红的青春人气偶像。

耳熟能详的

经典诗词被再次创新性传唱

下面一起来欣赏

节目中的经典片段

01

一首孤单了300年的小诗

一夜之间

很多中国人记住了它

一首20字小诗《苔》

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小梁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

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

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

也让很多中国人

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四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音乐: 梁俊 - 经典咏流传 第1期

梁俊老师想通过这首诗

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

我们即便拥有的不是最多

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

我们不要小看了本人

梁俊老师给了孩子们希望的种子

于是,种子种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在他们的生命中开了花

说是乡村教师梁俊选择了《苔》

不如说是袁枚的《苔》选择了梁俊

2013年梁俊带着新婚的妻子

来到贵州省石门坎

两年的乡村教书时光对他们而言是快乐的

因为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

遇见梁老师则是一种侥幸

梁俊骨子里的文人风骨让他深信

读古诗,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

于是,他尝试唱着古诗弹着琴

一首一首把它记录下来

“我们迟早有一天会离开乌蒙山

不能教他们一辈子

最少要让孩子们想我的时候

能够唱出这首诗”

02

88岁的她

用苍老的双手按下琴键

世界立刻安静了

然后,又沸腾了

用59年演绎中国最美爱情故事

作为《梁祝》首位钢琴伴奏缩谱的

编写者与首演者

现年88岁的巫漪丽用59年的时光

在琴键上倾诉了

这个中国最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长沙铜官窑瓷器题词》

唐·佚名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梁山伯与祝英台 音乐: 巫漪丽 - 经典咏流传 第1期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

这位老人着盛装慢慢

一步步走向钢琴

一双刻满岁月沧桑的手

慢慢地抚上琴键

当第一个音符倾泻而出

强大的生命力喷薄而出

冲击着在场每一位观众的心灵

仿佛琴凳上坐着的并不是一位耄耋老人

而是一个对钢琴饱含热爱的“少女”。

 “千古传颂生生爱,

山伯永恋祝英台”

曲中深意融化在

老人家的一段段旋律之中

一曲罢,全场肃立鼓掌

88岁老人手捧鲜花,感慨落泪

匠心、初心都汇聚成一份真心

在这首弥漫着生命华彩的永久经典里

她永享芳华

自从6岁那年

听到了美国电影《子夜琴声》中

肖邦的《即兴进行曲》

巫漪丽与钢琴

便达成了一生的相守与默契

天赋异禀的她

学琴第一年

就在全沪儿童音乐大赛中一举夺冠

9岁起便师从意大利著名音乐家梅百器

18岁那年,凭仗《贝多芬协奏曲》一曲成名

24岁时成为北京地方乐团第一任钢琴独奏家

后来甚至遭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她是国家一级钢琴演奏家

在波兰、丹麦、印尼、缅甸等

国家参与了演出

……

这位老人一生极富盛名

然而老人家却表现得极为淡泊

当问及巫漪丽

“您认为您目前处在«梁祝»中的哪个阶段?”

她说“刚刚破茧。”

后来有一天再次问起

“你为什么收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学琴”

巫老师也是从容不迫地说

音乐不是炫耀才华的

音乐是用来改变生命的

于是问题又有了新答案

“你现在已经到了化蝶的阶段了”

她淡淡地笑着说:“可能吧。”

巫漪丽老人是永久的经典

她背后的人生

与亘古绵延的文化传统相连接

芳华璀璨,经典永流传!

03

四句经典诗词

写成了每个人都听得懂的歌曲

让更多人能够重新看到

眼前这个平凡而美丽的世界

《明日歌》

明·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年少成名,却从未放弃努力

年仅18岁的王俊凯

正是当下青年优质偶像的表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王俊凯以一曲《明日歌》跨越时空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对话钱福

同是少年成名,同是以努力要求本人

在《明日歌》里

王俊凯和钱福找到了共同答案

《明日歌》为明代文人钱福所作

钱福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

才思过人,七岁即能作文

中过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

弘治三年(1490)进士第一名及第

雄视当世、才高气奇

因而诗文在当时极负盛名

钱福未因才气而自恃,然而愈发努力

作为优质偶像的王俊凯亦是如此

盛名之下,王俊凯并没有放弃对学业的“执念”

14岁成名

高考前屡次被拍到在飞机上、候机厅刷模仿

连送给王源和易烊千玺的礼物都是高考题

最终

以超过重庆艺术招生分数线98分的成绩被录取

如愿进入独一意愿北京电影学院

圆梦的王俊凯没有忘记努力

时辰牢记本人“北京电影学院大一学生”的身份

被导师公开盛赞“成功不只是因为侥幸

也有粉丝感慨“因为王俊凯,本人变得更好”

在短短三个月内

王俊凯作为“优质偶像”

两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代表了积极向上的新一代青少年

复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018最魔性金曲出炉 

《明日歌》未播先火

《明日歌》旋律简单轻快

郎朗上口的同时又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已然成为了2018最魔性金曲

不少网友纷纷在网上留言

“以《明日歌》弘扬中国文化

我只听了100遍!”

“俊凯唱这首歌几乎就是在唱他本人

在唱他们这一代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在

《经典咏流传》中如是说。

04

《声律启蒙》为什么这么动听!

因为它唱出中国言语才有的美

一字一世界 ,一笔一乾坤

汉语在这个星球上独特的美

首先在于它的平仄、对仗和韵律

汉语形美如画、音美如歌 、意美如诗

简约、高效、生动

是最先进的文字言语

曾为春晚歌曲《当你老了》

谱曲的音乐人赵照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

再次冷艳全场

在他用歌声演绎的《声律启蒙》中

这首诗中的古韵再次璀璨如新

也让我们再次感悟到中华言语的生命力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声律启蒙》节选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声律启蒙 音乐: 赵照 - 经典咏流传 第2期

“我在脑海中想象

并模仿着古人的语气在写这首歌”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

而且一字万言

赵照作为一个创作者

深深地晓得

中文歌的抑扬顿挫和韵脚有多么重要

赵照在这首《声律启蒙》里

遵照着汉语独有的音律之美

探求着中华经典的脚印

将几个不同的年龄层

和不同的人群

都通过乐器放到一个画面里

“今天配合演奏的乐器有琵琶、笛子

古琴、木鱼、尺八

   尺八是一种

在中国已经失传了一千多年的乐器

每个乐器都代表着我想象中一位角色

古琴代表老者

琵琶应该是一个女子,

笛和箫是代表青年男子

木鱼代表小孩”

汉语在这个世界上的伟大

也在于它的传承性和稳定性

每一个固定的汉字符号

被赋予相对稳定的含义

即便我们相隔千年

地域不同 口音相异

我们都可以自由而顺畅地阅读

直接跨越千年和先贤进行思想上的对话

我们今天说的字字句句,写的一笔一划

都浸润着中华历史的传承!

两个黄鹂说: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还有此次的《经典咏流传》等言语、传统文化综艺节目,一经播出都能引起国民的强烈反响和追捧,成为当年的“现象级节目”。此类节目之所以会遭到热烈欢迎,与当代国人强烈呼唤国学经典回归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汉语、诗词、国学归根结底都是中国文化。有了中华文化,而不是任何其他的东西,才有了我们民族的大气澎湃,我们生活的诗意盎然。它是我们每个人的骨气和底气,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文化自信源源不绝的动力。

教育孩子,首先需要教会他认识本人,而不是忘了“底”,忘了本人的“根”,需要让他们晓得本人是一个“讲汉语、写汉字、背后有足足五千年深厚传统文化”的中国人!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对孩子进行文化方面的传承语文方面的教育

两个黄鹂深耕儿童教育领域,创立之初就将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作为根本主旨深信只要让孩子们掌握母语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才能树立起中华民族文化自决心。经过8年磨砺,于2017年4月19日正式面向社会发布“新语文”教育体系,强调“语”、“文”合一全面培养孩子的语文能力。在两个黄鹂,通过科学系统的学习,已被无数实例证明可以真正提高孩子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2018

两个黄鹂春季班已正式开启

报名进入倒计时,即将满班,欲报从速呀!

长按识别二维码

抢占两个黄鹂春季班

最初名额

从现在开始

真正提高孩子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两个黄鹂春季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