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凡人读《易经》丨正确的学术态度绝不盲从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易经》词语艰涩,深奥难懂。不要说平凡之人,即便是学术界,对《易经》的解读,至今也没有构成一个通行的权威版本。

书店或网络上能看到的各种译注、解读,往往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比如对《易经·丰卦》的理解,笔者发现至多有5种版本。

《卦辞》曰:

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爻辞》之初九:

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古诗文网》的译文为:

君王到宗庙祭祀,不必担心,时间最好在半夜;途中遭到女主人款待,跟她同居,没有灾害,行旅得到了内助。

网上另有《易经破译》,则解释为:

丰,很重要,君王凭仗着有众多人才的辅佐,所以不用担忧,他当然能够取得如日中天的成就;初九遇到了合适他的主君,虽然需要付出十年的代价,但没有问题,前往跟随侍奉这个主君必能取得成就,获得奖赏。

不足秋雨先生题签的《周易》解释为:

“亨”通“享”,祭祀的意思,即举行祭祀,君王亲临宗庙,不要担心,最佳时辰当在正午时分;旅途中遭到一位女主人的接待,与这位寡居的女人结成夫妻,十日之内没有灾难,前往会得到奖赏。

杨永胜编的《国学经典全集》的解释与余秋雨先生题签的《周易》解释基本相同,该当存在某一方抄袭的问题。

再看王建著的《易经心解》,则完全不同:

丰卦有通达之义,君王假借丰卦的意义来处理政事,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该当像日丽中天那样,光彩四射,普照大地;遇到了太阳升起,虽然有太白金星出现也没有什么过咎,前往能够得到尊重。

是不是很乱?普通读者该信谁?笔者学识浅薄,但没有读懂又如鲠在喉,在此斗胆谈谈个人粗浅的见解:

1、亨,易经中随处可见,为什么偏要理解为“享”?理解为亨通、通达,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2、“王假之”,凭什么说是“君王祭祀”?假就是假借,假借什么?就是假借这一卦的卦义!

这一卦的卦义究竟是什么意思?

《序卦传》曰“丰者大也”,其卦象为上震下离,震为雷离为电,《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意思是“取象于电闪雷鸣的威仪和震慑力,君子务必要严明赏罚,公正裁断讼狱”。那么很明显,这一卦诠释的是“帝王之术”。

3、“宜日中”就是说“如日中天是最好的形态”,如果是断吉凶,一般会表述为“日中吉”,《易经》用于观天、计数、卜筮,卜筮只是其中一项功能!我觉得读《易经》不应该总是往卜筮这方向靠!

综上,关于初九爻辞的理解,笔者个人愚见,觉得王建的解释愈加合理。他认为“主”为太阳“配”为五星,“旬”就是“旬始”即太白星,也就是金星(书中皆有引证,此处略),“金星凌日”即“主有难,多战事”。这也是“帝王之术”的一个方面!试问“初九爻辞”的十一个字,哪个字有“寡妇”之义?何来“同居”?实在令人隐晦

我认为这卦阐述的是“帝王之术”,还可以联系《彖辞》来理解。《彖》曰:

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鬼神乎?

帝王之术的关键是什么?就是“宜日中”!盈虚消长,天地之道,帝王之道,首先要格局大、取用大!君临天下,如山川日月,必须保持赫赫威严和强大的威慑力!

《易经》是中华文化奇书,是一部全维度的哲学巨著。不管读者处在哪个文化层次,只需不盲从,都可以学有所得。笔者不断认为,《易经》并不复杂,只是人心太复杂,才会有千奇百怪的解读。

妥否?请方家赐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