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读诗|王维《鹿柴》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读王维《鹿柴》mp.weixin.qq.com/s?__biz=Mzg2OTE4OTAzNQ==&mid=2247484887&idx=1&sn=0653bff1434301c4c3e29e78b3d1afd2&chksm=cea19113f9d61805af59a9f0c3b8b289f66fb5edd22725d02e7103c3d0c2a57304428df04a3a&token=1300064486&lang=zh_CN#rd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看这首第一个感触,就是诗题《鹿柴》。

题为鹿柴,诗却一字不及鹿和寨。不但只字不提,甚至整个诗的内容,放到任何一座山里都能见到。

这说明题不过是个引子,作用好像咱写日记开头标上年月日与天气,表明这首是他在鹿柴时的感受,或者说感悟。

也说明王维到这个阶段,已经完全没无为他人为应试为官场为任何一切利益相关的事去作一首诗的想法,完全从心而发,写本人所想所悟所感,以喜欢的字句运筹方式,追求乃至达成更符合本身心性的表达。

王维向被称为诗佛,因其诗中常常显露出的东西,近乎禅理。但实际上他并非佛,至少不过是个居士,他没有普渡众生的想法,笔下会有一种隐约的寂寞。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首先“空山”就透着离群索居的味道,辋川别墅是他本人买下的,可见买的时候有着这种圈地自萌的意识,空与静是他想要的。

手法上是个以动写静。手法之外的,仍是内心的一种折射。“但闻”二字最足深味,个人感觉写的是:虽有人,却不亲。

王维的内心,对这个人世是个疏离的态度。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写空,因空而得静。这两句则已出离了静,达到了寂的程度。

返景,景通影。夕阳、朝阳、午日,甚至不见太阳的多云阴天,无论何时的光线,以一“返”字,再加一“影”,都是弱光。

这里的返景,也许是实景;也许是意味,暗喻的是他本人,韶华不再。

弱光入林,其光尤弱,况乎入“深”林。

青苔。深林中可资选择的物象何限于青苔,枯叶泥石皆是也,而独取青苔,尝无深意乎。青苔,诗词中寓意寂寞的意象。

一线弱光,即便透入了深林,也不过照在了青苔上。其中味道,寂寞已极。读来深觉沉痛。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因山空而静,因静而独立深林,索味于影照青苔,到此静终成了寂。这是一解。

后又因诗友溶溶月的解读,不测得来另一解,不尽欣喜。

本事先挂墙头,如下:

春衫:以一“复”字间于“深林”“青苔”,其中或有大寂寞。

溶溶月:你这是世人眼中的王维,非王维自认之王维。

她的看法:世人眼中的王维在一三句,寂寞外形。王维自认之王维在二四句,山中有人虽然不多,林子虽深却连青苔都能照到阳光,超脱境界,内心已达自在

依着她的意思,我给这首改了俩字:

空山不见人,却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能照青苔上。

完了再将“却”“能”反复比对“但”“复”,突然福至心灵,发现这诗还能有另一种容貌

山有人,却不亲。

这里不变,高冷中显露出的是个性独立,对人事有着本人的看法。

后二句却变了:愿入林深,寻照青苔。

世界虽然让人失望远离,但我仍可找到适合本人的地方,和相投的朋友一起,自得其乐。

原先的寂寞沉痛,忽作了亮色,一个积极独立的人生面目倏然立起。

前往头联系诗题的作法,不由觉得两种解法,或者这后一种解读才是王维的境界:寂寞而不失积极的态度。

类似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本人能做的、喜欢做的。

现实上,辋川别墅一系列的诗作,正是和他的道友裴迪一起写的。两人在辋川“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整天”,各写了二十首,最初辑成《辋川集》。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具体到单个读者,也是此一时彼一时,存在阶段性的解读差异。

但说到底,看书写字,最终指向的不过本心而已矣。是什么样的人,看到的即是什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