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赋物入妙,语意温柔,小学必背古诗《咏柳》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咏柳》,一看题目你就晓得了,这是一首赞誉柳树的诗。

柳树是我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树木,路边、河边常常能看到柳树婀娜多姿的身影。春天到来之时,它们总是会比其他树木快一步,率先萌生出绿色的嫩芽,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柳树

有句话叫“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是柳树不需要费心种植,只需插到土里就能活,正是因为柳树这种特性,人们赋予它们甘于平淡、顽强坚韧的美好质量。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就对柳树就十分偏爱,他不但种柳树,还颇为得意地自号“五柳先生”。

古人留下了许多关于柳树的美好诗句,我们今天分享的这首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作者笔下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文大意:

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碧玉装饰而成的,那千万条青翠柳枝,轻柔地从树干上垂了下来,随着春风悄悄舞动着,就像成千上万条悄悄飘动的绿色丝带。不晓得这纤细的柳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调皮的春风呀,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诗人简介:

贺知章画像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诗文赏析:

“碧玉妆成一树高”,将树拟人化,诗人眼前的那棵柳树挺拔翠绿,好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碧玉”应该是有两层含义:一是碧玉和柳叶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让人自然而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很是出名,流传甚广,后来逐步演化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万条垂下绿丝绦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装饰的绿色丝织裙带。千万条丝织裙带把这棵柳树的风韵衬托的华贵而又飘逸。

不知细叶谁裁出,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般细嫩的柳叶儿多么精致啊,这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誉鬼斧神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

二月春风似剪刀:最初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抽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诗的题目虽为《咏柳》,却把春风写的活灵活现,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初写柳叶,由总到分,条理分明,次序井然。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誉她裁出了春天。春天里的无限生机。就这样生动抽象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诗词小常识:

人们为什么对柳树情有独钟呢?联系上文我们晓得

柳树姿势之美丽,风韵万千;柳树的易活特性,意味了甘于平凡顽强坚韧的高尚质量

还有一个缘由是柳树的柳字和留下的留字读音相近,古人经常在分别时折下一段柳枝,送给即将告别的亲人和朋友。代表我希望你留下来,我舍不得你走这样的意思。

背诵方法:

理解了这首诗,我们再来通读一下这首诗,找找比较快速的背诵方法。通读全诗可以简单归纳为:由远及近,由果及因。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远观柳树看到了柳树的全貌,就是“碧玉妆成一树高”;接着诗人的目光拉近,看到了一条条细嫩轻柔的柳枝,也就是“万条垂下绿丝绦”;在近一点,诗人看到了细细的柳叶,这是结果。所以他就问了,“不知细叶谁裁出”;最初一句找到缘由了,哦,原来是因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问题:

古人留下的关于柳树的诗词非常多,除了我们今天讲到的这首《咏柳》,你还晓得其他的作品吗。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跟大家分享你的知识。

以上文章由“公众号:小萌娃爱学习”收集整理,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