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白居易的理论有缺点,其《长恨歌》、《琵琶行》却千古流传!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白居易的作品集《白氏长庆集》中,有一篇纲领性的文章,是我们理解白居易其人及其创作思想的窗口,它就是《与元九书》!

  

  1、“新乐府”诗派是中唐复古儒学思潮的产物

中唐社会急剧变化,已无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繁荣,盛唐气象转而代之的是动荡与不安!复古儒学思潮开始盛行,文人墨客试图从复兴儒学中寻找精神慰藉!以白居易、元稹等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企图从民歌创作中寻找改革社会的良方,提倡诗歌言语的直白,晓畅易懂!

但要留意,新民歌其实是为寻找社会改革寻找良方,与通过广泛收集整理民间歌谣发掘传统文化有着本质区别。这就是为何,刘禹锡的《竹枝词》的民歌作品更深入人心、流传深远的缘由

  

  2、《与元九书》是白居易对他前期所写讽喻诗的理论总结

  白居易出身寒微,独一能让他出人头地的道路是通过科举考取功名!他一边忙于预备考试,同时也创作了许多讽喻诗!这些诗歌大多紧密联系现实,针砭时弊,抒发本人“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而《与元九书》创作于他被贬为江州司马青期间,是对之前本人进行讽喻诗创作的总结!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提到的“文章”和“歌诗”有明确区分,“文章”偏向于参与国家建设的政论文,“歌诗”次要指具有审美意味的诗词歌赋,强调政论文要紧扣时事,而诗词歌赋也要来源于现实人事!白居易提倡一种愈加贴近现实的记录式的写作方式!如《新乐府诗》和《秦中吟》等!希望能通过文章,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社会功效!

  3、白居易文学理论缺点

  结合白居易的理论贡献和创作实绩来看!其实白居易更广为流传的作品如《长恨歌》和《琵琶行》,均是主情的代表作,文采斑斓,荡气回肠!与他所提倡的靠近社会的治国理想有一定距离。

白居易的文学理论将对文学和社会关系的认识过于简单化和绝对化,“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略显偏颇,文学创作并非只是为了用浅近直白言语向天子汇报时事!社会内容只是诗歌创作的部分源泉,比起上呈天子,文学创作更重要的目的是进行艺术创造,带给人审美享受!追求艺术技艺的日臻完善,才是推动文学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学作品有本人所衡量的维度,文学和政治不应相互混淆!

  我们来看《长恨歌》和《琵琶行》的创作!

《长恨歌》所产生的永久艺术魅力,恰好是与社会保持适当距离,从艺术审美角度去捕捉作为宏观历史叙述之外,作为个体之人的真实思想感情,捕捉能与人类心灵产生共振的动人霎时,艺术的张力恰恰产生于细微之处!

  

而《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到达出神入化之境。“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对琵琶音韵的细致入微描写,再难被超越,这才是白居易对文学史的独特贡献之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