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还有两首不大出名的七绝版《无题》,为何偏要起名无题?
世人皆知,李义山七律版《无题》共有若干朵,朵朵唯美浪漫,凄艳人寰,或许是饭粘子与白月光的爱情,或许是漫作飞蓬无所依的际遇,或许是狗血狗日狗不理的人生,总之是首首隐晦,句句典奥,想做个郑笺都会被无数人打破鸡蛋非要挑出骨头来。
偶尔查询材料,青史留“诡”的李义山还有两首七绝版的《无题》,在网络上随便翻了一下,竟然没有看到翻译和解析,不由大为手痒,欲试错一番。反正网上未有,我等浅薄之人何妨作砖?
无题其一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这是其中一首,网络上也没有解析过。
白道萦回入暮霞
白道,前人评论说是洁白的小道。余谓不够细致,现实该当芒干水又西南径白道南谷口。有城在右,萦带长城,背山面泽”,白道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之一。同时,此诗亦名《阳城》,这里的阳城不只是地名,具体解释见第下文。
暮霞,晚霞之意。描述白道之长,不断蔓延到天边。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不得志,因为天光将尽。
斑骓嘶断七香车
斑骓,即班骓,毛色青白相间的马,在古代这种马的等级并不高。这里是用陆瑜的典故,陆瑜是陈后主的宠臣,极富才华,文笔优美。古人所作乐府风《清商曲》有诗云:“陈孔骄赭白,陆郎乘斑騅。徘徊射堂头,望门不欲归。”李太白也有诗《夜坐吟》说到陆瑜“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这一句实指该当是本人所乘坐的马车,暗指本人同样拥有陆郎般的才华,更深一层的含义是害怕本人空有才华而不得其用,近似于怀才不遇。
嘶断,小可一开始认为是司马休之的典故,司马休之特别爱马,甚至把马系在床边,有一次马不停鸣叫,还不停地看着马鞍。司马休之便把马鞍挂上,于是这马便不再嘶叫。于是他又坐在床边,结果那马一看到司马休之又坐下,再度开始嘶叫,司马休之无法之下只好骑上马,哪知刚一坐稳,那马便奔愤而出十余里,后来才晓得这一飞奔恰好躲开了前来刺杀他的刺客。
七香车,典故是三国之事,曹操已经赐给太尉杨彪一辆七香车,在这首诗里借指荣华富贵。从这一句看,嘶断典故为司马休之并不精准。“嘶断”可能没有典故,只是一个描述词,描述身负才华的本人终于和富贵无缘无份了。
春风自共何人笑
自共,自,径自,本人之意,共,连词,和……在一起,与……一起之意。典故该当源于《世说新语·文学》“支下坐,自共说,合理得两,入三便乱”,大意就是和某某如何如何。
笑,春风之笑,描述春风温柔。
枉破阳城十万家
枉、白白,徒劳,枉费之意。破,描述春风吹到了四处,春风吹到了某一处地方。
阳城,不只是地名,结合上一句的“笑”,阳城就变成了典故。源于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因而这里的阳城不只仅是指山西部分地区,也是指美丽的春风,或者是春风的美丽。照应上一句的“春风笑”
十万家,西晋把雁门关以地的土地让给了鲜卑族,当时鲜卑大头领就造了十万族人移居到大同附近。实际上这算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大迁移。从上下文来看,这一句仅仅是采用典故来构成一种表达方式上的美感,嵌入十万家,让诗歌更显委婉,更显巧妙,更有一种双重涵义中的参差与穿插。简单来说,就是作者用了A典故,却偏偏表达的是B涵义。
因而,这一句有明暗两种解释:
明面的解释是春风枉费一番温柔吹到了这里,可惜毫无用途。之所以没有用途来看,这种解释明显有些牵强。因而,只取明面解释。
全诗的翻译如下
白道弯弯曲曲,不断延伸到远方天际,和晚霞融在一起,
陆瑜所骑的斑骓嘶断了缰绳,和华美的七香车拉开距离。
春风无限清新温柔,却不晓得它要把这种温柔赋与给谁?
结果一切都是徒劳,虽然吹尽阳城,我却依然毫无生机。
诗写得很美,然而为什么偏偏要起名《无题》呢?从诗里看,此诗该当写于李义山在故乡闲居期间,而李商隐的闲居大体上分为没有中举,没有工作,为母守孝,晚年失落。从诗中的“暮霞”来看,该当是仕途不顺期间或为母守孝期间,他当年的“背叛”行为导致了他没有资历抒发不得志。
古人说这是一首送别诗,但送别并不是什么难堪或丢人之事,不值得取名为“无题”,因而,小可更倾向于是抒发不满之意。空负陆瑜之才,却与事业无缘,春风优美,却与我无关。
李义山很少写纯粹的事业诗,连他本人都认为没有资历,所以常常以事物喻事业,若是没有事物,则必然“无题”
无题其二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紫府仙人号宝灯
紫府仙人:据《抱朴子》所载,有一天黄帝向东巡游,来到了山东境内的一座仙山之上,看到了紫府仙人,黄帝接受了仙人的人皇之书,从而号令天下,莫有不从。因而这个紫府就是仙人之意,古诗词中也有不少,比如晏同叔《蝶恋花》“紫府群仙名籍秘。五色班龙,暂降人间世。”吕洞宾《哭陈先生》“六洞真人归紫府,千年鸾鹤老苍梧。”
宝灯,看上去是佛教物品,比如宝莲灯。而紫府仙人无论从哪里看都是黄帝时期的人物,那时中国没有佛教,只要道教的神仙中人。封神演义中的燃灯道人那是明朝小说,所以不在考虑之内。然而,佛教也有金仙一词,所以古人认为,宝灯二字是佛道通用较为妥当。
这一句看起来是交待一个传说,其实上没有任何线索。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而这一句必有隐意,隐藏含义在哪里呢?
云浆未饮结成冰
云浆,仙药名。据《汉武故事》所载,西王母已经说过“太上之药,有玉津金浆,其次药有五云之浆”,所以这个云浆原指次一级别的仙药。后来多引伸为美酒、好茶或者其它美味的饮品,比如白居易《早夏平泉回》“疗饥兼解渴,一醆冷云浆”指的是果汁,比如花蕊夫人《宫词》“酒库新修近水傍,泼醅初熟五云浆”指的是酒,杨万里《雪中讲堂赐酒》“玉果金拌码瑙觞,春坊傅令赐云浆”里的云浆也是指美酒。
未饮,没有喝(云浆)。结成冰,饮料或茶酒由于放了很长时间,所以结成了冰(显然这是夸张写法),实际上是说温度变凉了。
而之所以“未饮”,显然是要等待的那个人没有来。之所以如此断定,是因为如果是独饮,恐怕早就独自醉去,因而只能是等人,而人未至。
如何雪月交光夜,
如何,怎样。雪月,白雪和月亮。夜,晚上。即落雪明月之夜。
交光,光影交错之意。照应前面的“紫府”,《仙传拾遗》所载,唐人李球进了紫府仙洞,发现满山都是珠宝,每到要下雨时“众宝交光,照灼岩岭”,一般多指道家经书分发出来的光茫,后来引伸为宝物或神物或经书分发的神光。还有星汉交光,日月交光等自然现实。比如欧阳永叔《浣溪沙》中有“灯烬垂花月似霜。薄帘映月两交光”,比如柳永《望远行》中有“放一轮明月,交光清夜”,比如周美成《三部乐》有“夜窗垂练,何用交光明月”之句,都是此意。
结合上一句,这一句是说作者在一个下雪的夜晚等待一个人。等谁?自然是紫府仙人,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紫府仙人究竟是谁?
更在瑶台十二层
瑶台十二,《拾遗记》所载,(昆仑山)有十二座瑶台,每个台子长约一千余步,都是用五彩之玉为台基。上下都有华美的仙家之殿。
李白《清平调》中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中的瑶台只是仙境。而这一句在添加数字之后更显迷幻和遥远。自从李义山用了这一句之后,千古之下世人纷纷效仿,比如陈德武“十二瑶台,千金一刻,横竹休吹彻”,顾阿瑛“十二瑶台暮。开遍琼花千万树”,邵雍“琼苑群花一夜新,瑶台十二玉为尘”
结合第二句和第三句,该当是说作者所等待的那个人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远到本人根本无法去寻找。然而,如果真的是距离很远,则根本没有必要预备美酒或果汁,更没有必要苦等,这显然不合逻辑。所以,这个远指的不是距离之远,可能是其它的“远”。
即这个紫府仙人之所以远,远的不是距离,而是其它。
紫府仙人是谁?
清朝学者冯浩在《新唐书》中找到了答案,小可去查了一下《列传·卷九十一》有这样一段记载“。夜对禁中, 烛尽,帝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院吏望见,以为天子来”,大意如下:当时可能已经升为兵部侍郎和知制诰(相当于首长秘书)的令狐綯有一天晚上接受皇帝的问询,问询之后由于夜深,皇上便派了一辆专车相送,这个专车上还镶有金色的莲花灯,出宫后那些值班的官吏看到车子以为是皇帝来了。原文中有一句话“帝以乘舆、金莲华炬送还”
金莲华炬,岂不是宝灯?
因而,第一句便不难解释。紫府仙人就是已经升作大官的令狐綯,宝灯就是镶在专车上的莲花灯。
全诗翻译如下
仙人坐在车里,车上镶嵌着宝灯。
美酒还未就饮,洒水已渐渐冰冷。
这样一个夜晚,飞雪和月光交错,
仙人仍未归来,或许还在仙宫中。
然而,平平常常的一件事,为什么把诗写成《无题》呢?
因为令狐綯的父亲令狐楚对李义山有知遇之恩,并把李义当成传人甚至是儿子,令狐綯当年与李义山也情同手足。令狐楚病危之际,想要见李义山一面以托后事,然而当时的李义山却因为个人缘由娶了令狐楚的政治对手的女儿为妻。此事让令狐綯对李义山产生仇恨,从此误解渐多,据传更有打压之事。
此诗该当做于那个时期,李义山去见令狐綯,并等待他回来。
昔日好友高升为官,而本人却还仅仅是一个最低级别的公务员。两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已经是天壤之别。对李义山来说,昔日的兄弟令狐綯需要仰望才见,本人若是凡人,他便是仙人。
更重要的是,连他本人也晓得,因为个人之欲而罔顾人伦,犯下大错,加上误会重重,成为了忘恩负义的背叛小人。
有苦说不出,只能《无题》。
其实抛开写作背景,这两首诗都可以扭曲成情诗。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洁白的小路上晚霞满天,相思的人儿望眼欲穿。
温柔的春风和谁在一起,没有你春风也会哀怜。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美丽的仙子,你如灯光一般照进我的梦。
醇香的美酒,伊人还不来只好渐凉成冰。
寒冷的夜晚,只要雪花和月光彼此交重,
心上的人啊,是不是还在远处迷雾之中。
果然,毫无违和!
果然,当诗写出来的时候,如何解读就由不得作者说了算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