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一生坎坷无度,他拥有李白似的浪漫情怀,同时又获得了杜甫般的悲凉际遇,被世俗泼满脏水,饱受仕途之风霜。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撼动,其名号也是出奇的多:“唐宋八大家”是他的不露锋芒,“宋四家”是他的功成不居,“苏辛”是他的不骄不躁,“苏黄”是他的文江学海,“欧苏”是他的低调内敛。然而,即便苏轼已经成为宋代文学国度无可争议的王,他的高贵也会被现实狠狠拉向地面——被贬,无情、无尽的贬黜。不过苏轼从未接受过命运,他总能从失意中汲取到温暖的能量,然后将这种温暖写进诗词里,光耀千古。
比如因“乌台诗案”而几次差点被处以极刑的苏轼,也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到达被贬之地黄州之后,一连写下数篇绝唱,其中包括《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经典。其实在此之前,苏轼早就有过流落荒野的经历,那是在穷山恶水密州的艰难岁月。密州在宋朝时属于偏僻贫穷地区,时常有珍禽猛兽出没,苏轼到达之后曾多次狩猎,《江城子·密州出猎》即写于此。身处异乡的苏轼有时也会很想家,尤其想念那个陪伴本人多年的亡妻王弗,遂写下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当然,对于家中兄弟手足,苏轼同样饱受思念之苦,于是在一个月圆之夜,苏轼饮下思乡酒,洒下了这一首千古名词。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在小序中说写作的目的是大醉起兴,是因为喝酒尽兴了、情绪到位了、诗意上头了动的笔,同时才“兼怀子由”。也就是说,思念这位七岁未曾谋面的弟弟苏辙,只不过是饮酒后的附带情怀。错!小解认为这是苏轼无法直说思念的托辞!
中国人往往有这样的“缺点”,对至亲之人的肺腑之言只能藏在肺腑之中,一直说不出口。苏轼也是一样,他不想让家人感觉本人在异乡过得孤单,所以他才努力表现出潇洒自由的一面。试问:在中秋团圆佳节,谁不会思乡?谁又能扛得住孤单?所以,这首千古名作就是苏轼专门写给弟弟的思念。但是在写作过程中,苏轼通过相思而铺展开来,想象力一下子收不住了,再联想到本人仕途的失意,所以他才有了想要乘风归去飞跃天宫的想法,这比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愈加鲜明,愈加激进,也愈加浪漫。
这首词有19个单句,若加上小序则共24句,可以说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每一个字人人都张口即来,每一个徜徉在诗词海洋的泛舟人,绝对无法避过它的光芒。它的思想性、哲理性、文学性、以及对生活的乐观精神,都是一般作品所不能比拟的,展示得无以复加,融合得完满无瑕。所以,称其为“宋词第一”,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一篇:辛弃疾喝醉酒后,写下一首狂词,流传至今,其中两句更成千古名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