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宋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三诗解读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三)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正文

1、 披襟:敞开衣襟。

简析

这是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三,我们来看一下:

“细草摇头忽报侬。”

为何是“细草摇头”呢?这就得联系《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一,在那首中,似乎这个荷池四周并无杨柳树木,因而绿色植物就只剩了荷叶和芳草。荷叶硕大,风来不易吹动,芳草细小,却恰恰好受风,因之但有微风,那细草就会摇头,可不就是在向作者报告吗?你看你渴盼的风终于来了,你终于可以不受酷热的折磨了。“侬”在这里是我的意思,也即作者本人。

“披襟拦得一西风。”

宋玉在写作其著名的《风赋》时,已经有句“有风飒然而至,(楚襄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披襟”就是敞开衣襟的意思。杨万里虽不是楚襄王,但在炎热的夏季,遇风飒然而至,其心情之畅快则一,因而亦敞开衣襟,迎面合理此风,但“当”用在这句中不太通畅,所以易“当”为“拦”,其实也是迎面正对的意思。夏日多刮南风,但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风,所以“西风”当然也是可以的。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现在有好风让杨万里“快哉”,他也终于从快被热病了的“病身”中回过神来,开始细细的打量起荷池中的荷叶和荷花来,这一看不打紧,他又有了非同寻常的发现,原来那些荷花,入暮的时候,显露在荷叶外的很少,大多数都深藏其里,难道,莫非,这些鬼精灵的荷花,竟然也惧怕那酷热的淫威,于是把荷叶当遮阳伞,躲藏到那绿荫下去逍遥快活了吗?

应该说这不完全是杨万里的独创,因为早在唐朝的时候,我国另一个著名诗人郑谷,也就是被称为“郑鹧鸪”的那位,即在其《荷叶》诗中写过“多谢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荷叶做了鸳鸯的雨伞,雨中张开为其遮雨,而杨万里这儿,稍加变动,雨伞成了遮阳伞,而所遮的对象,也成了荷花本身,此正所谓源出古人,而又因应具体的环境做适当调整,其为诗的效果则是一致的。

当然在郑谷的《荷叶》中,鸳鸯还是鸳鸯,并没有拟人化使用,杨万里的这首诗中,荷花则不只仅是荷花,还被拟人化了,就是“低面”这个词,荷花哪有“面”,自然当成了美人,这一处理亦可以在前人的诗中找到溯源,比如王昌龄的《采莲曲》,就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芙蓉开在采莲女的面颊两畔,人面映荷花,荷花照人面,同样白净净洁,同样白里透红,岂非那荷花也是人面,因而杨万里接过来,一改王昌龄的隐语,直接把它当做人面,于是就有了鬼精灵的荷花低掩着“面”深藏于荷叶碧伞中的机智和灵动,画龙点睛,让这一首小诗步入了杰出之列,让我们印象深刻,不由得为作者叫了一声好,果然好诗啊!

是为诗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