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奇领异 挥绰有声
——《刘迅甫绝句三百首》读后
文|周笃文
这是一部令人手不忍释的诗集。它分发着泥土的浓香,弥漫着心灵的大美,展示着名士的风致,滚动着时代的强音,而又凸显着现代的诗艺元素。它的作者是吟坛生力军著名诗人——刘迅甫。迅甫出自草根,以惊人的天赋和刻苦的努力自学成才,兼通诗书绘画诸艺,有“中原才子”之目。他当过兵,经过商,做过公务员。最初于春秋鼎盛之年,毅然从人们羡慕的官位退下,谢却荣华,一心扑在诗书艺术上。数十年来曾在国内外严重赛事上,斩关夺将,累获大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学术委员会一级艺术委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东方中国诗书画院院长。他的作品和事迹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及《中华诗词》等权威报刊上广为刊载。
迅甫的诗一如其人,潇洒大度,光昌亮丽。有本人的风格、个性化的言语以及异乎寻常的表现手法。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浓郁的乡情。迅甫生于河南沈丘。中州大地的乡野生活,是他生命血脉相连的脐带,也是他艺术之根。念兹在兹,总是牵动了他诗作的琴弦。如:
高寒月影藏冰魄,阅尽人间一半秋。
放眼乾坤无碍物,村居小隐胜于游。
——《中秋村居》
碧水潺湲无计年,清风帆影落樽前。
村翁不问红尘事,白昼临池夜枕泉。
——《家 居》
清涟入目意先凉,竹翠花明映日光。
浅底鱼吞檐上柳,闲来小憩胜苏杭。
——《乡村池塘拾兴》
小舍疏篱多雨露,满庭风月半池莲。
花开叶落随时节,万里征程一垄田。
——《村翁遣兴》
好一个“放眼乾坤无碍物,村居小隐胜于游。”小隐乡间,竟是这样得大自由,其光风霁月的襟怀是如此洒脱。人是需要自然来作育与救赎的,浮躁的心因而而得到淡定与升华。从迅甫的诗里我们似乎可以体味到山水田园诗在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之特殊作用。这也正是他一再深情怀念故乡的缘由吧。如:
依稀不见道羊肠,翠幕风帘绕曲廊。
漫洒天真吟妙句,老来一任发诗狂。
——《还 乡》
其《大枣树下忆童年》:
掀襟腆肚张罗网,笑语鞭声过短墙。
树下童年随处觅,犹闻一地枣流香。
顽童憨态,历历在目,可谓传神的素描精写。
烟雨濛濛锁一楼,西风卷起九江秋。
凭栏云水三千里,不解离乡半点愁。
——《异地乡思》
此诗作于江西九江烟水楼。但这西江妙景纵美,也不及故家茅屋稔熟与亲昵可心啊!
宏朗的气象是迅甫诗作又一显著特点。且看他的《黄河》:
九曲银泓天上落,回肠化作母亲河。
三门波涌千重浪,万古奔腾一路歌。
作者把黄河比作从天而降的银河,它的九曲弯回意味着母亲对儿女的思念,浪涌千重,一路高歌奔腾入海。意象是如此厚重而雄壮,不愧为“挥绰有声”的力作。又《天骧咏》:
龙眉紫眼悍剽身,逐电嘶风倍有神。
昂首奋蹄无倦意,狂奔万里骨千金。
作者笔下的天马逐电吼风、昂首奋蹄,狂奔万里,所向披靡,他在诗人心目中乃是中华雄杰之化身。身虽死而骏骨犹价重千金。这里暗用了燕昭王用千金买骏骨以招徕贤才的典故。流显露为天下惜才的深意,可谓寄慨良深。其《点燃主火炬》云:
举世神情注一身,天娇信步跨星斗。
熊熊圣火冲霄汉,四射光芒耀国魂。
圣火在夜空中攀升,作者用跨越星斗,光耀国魂以表之,将它做了诗意化的升华,便有想落天外的奇情与美感。其《天下第一剑——棠溪宝剑》云:
十里棠溪生紫烟,霜锋三尺透清寒。
身经百炼成精锐,出鞘铮铮刺破天。
用“紫烟”、“霜锋”描写出不同凡响的身份,藉以烘托出“出鞘铮铮刺破天”的凛凛威风与干霄的剑气。其《潇洒精神》云:
人生常笑对清秋,潇洒精神八咏楼。
泼墨尽彰山海气,挥毫一扫古今愁。
八咏楼是作者书斋名,此诗写本人创作心态,当其凝神挥洒时,满眼山海胜慨,一扫胸中磊落。此种旁若无人,神与物游的意气,令人想起了宋元君画师解衣澎湃目空四海的气派来。再如其《闲适》诗:
勾皲山水卷,点染雪梅屏。
邀月得佳句,听涛驭海龙。
端有一种戏弄造化,舍我其谁的劲头。这种宏大气象源于作者的学养、才情、气质与抱负。迅甫天赋既高,苟能日进月新,真未可限量也。
挚烈的爱心,则是迅甫诗作的又一特点。对国家命运的牵萦,对家人朋辈的挚爱,不断是诗人时辰在心的情愫。在南方雪灾、汶川大震中,他立即组织力量尽其所能进行援助,除了创作了大批书画义卖捐献,援助灾区外,还写出一批感人至深的诗作,如《记南方雪灾》:
银铸山峰雪立刀,冰封中缀路千条。
神州十亿输温暖,春涌江南第一潮。
又《灾降汶川》:
大祸蓦然临汶川,山崩地裂势惊天。
人人痛洒伤心泪,数万生灵葬九泉。
又《天兵救援》:
飞降灾区十万兵,同心报国志成城。
铁流席卷三千障,直捣阴曹救众生。
又《国之殇》:
龙隐云天泪暗弹,国旗下半日光寒。
悲鸣三界齐哀悼,举世同声哭汶川。
真是句句血泪、字字钻心的至情文字。面对空前灾难,作为铮铮铁汉的刘迅甫,仍不改其奇男本色,他的《祈福灾区》这样写道:
五洲四海动真情,大爱源源汇蜀中。
多难兴邦倾国力,共祈天府乐升平。
困难再大,也不坠其攀天辟地的青云之志。迅甫是有名的孝子,其《与娘荡秋千》云:
霜飞两鬓已成翁,娘荡秋千儿攥绳。
犹记嗔娇怀抱里,天真依旧似顽童。
将一种赤子的爱心,天伦之乐演绎得何其逼真感人,这不就是现代版的班衣娱亲图吗!
现代意识的表现手法,是迅甫诗作的另一特点。迅甫是诗人,又是书画家。对艺术的感受和表现力特别敏锐,他敬畏传统文化,但决不因循守旧,而是不断探索新意与突破。我不断主张传统文脉必须承继。但继承不等于原样克隆,而是要在承继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只要激活传统并开出新的意境,创造出能表现新时代、新情境的意象来,这样的艺术才可说找到了时代的定位。迅甫在这方面是有突破和发展的。如《香山秋意》:
闲趁金风独上楼,西山冷傲望中收。
寒霜燃就一林火,叶落霞飞好个秋。
前两句强调“独”与“冷”,是为了烘托后面的精彩出场:寒霜点燃了林火,这“火”是什么?原来就是飞舞的晚霞与红叶。构想之奇新,烘托之妙,可谓拔奇领异,别开生面,已造前人未到之境了,另一首《游庐山之道》:
匡庐锦绣挂仙梯,往事如烟莺乱啼。
翘首含鄱亭上望,千山涌动向诗移。
好一个“千山涌动向诗移”!意图识流的手法,把实象与幻象融为一体,以写胸中之感受。山的水中倒影,随着摆荡的波涛而摇动起来。于是撞击出这样惊人的奇句。他的另一首《说蛋》更是特别:
两仪太极见浑清,天地玄黄各主盟。
但破乾坤归一梦,从兹黑白不分明。
这是诗人对宇宙成毁的冥想之作。《易经·系辞》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指构成天地之元气,约略近似大爆炸中的暗物质吧。两仪指日月。中国古人以为天地开辟之初,清气为天,浊气为地。作者以为天地开辟,才有了玄黄清浊之差别。如果破却分开的乾坤而归于混沌的原始梦境,那就不再有黑白是非之争了。泯却是非、同异、物我之差,以息浮世之蛮逐纷争,大概是此诗的命意之所在。从命名到建构意象,都体现了“陌生感”的运用与意象派技法的营建。在当代古体诗词中,可谓独开异境,挥绰有声之力作。
总之,迅甫之诗不只技艺精工,而且境界高奇,新机迭出,已取得令人刮目的成绩。持之以恒,日新而月异之,则大成可期。我们有理由期待迅甫不负天生之我,定会创作更多更好的佳作名篇,为繁荣红紫绚丽的诗国园圃做出更大的贡献。
周笃文 1934年生,湖南汨罗人。当代著名学者、词学家、诗人。历任中国旧事学院教授、中外文化研究所所长。师承于夏承焘、张伯驹二老,从事诗词研究与创作。曾参与创建中国韵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辞赋杂志、中华吟诵学会等。历任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事长等职。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诗词大会学术顾问、诗词中国杰出贡献奖和聂绀弩杯年度诗坛人物的获得者。著作有《宋词》《宋百家词选》《金元明清词选》《豪放词》《婉约词》《华夏邪气歌》《周笃文诗词论丛》《宋词三百首》及《天风阁词选》等;作品有《天风集》《影珠书屋吟稿》《霜柯集》《当代中华诗词名家精品集·周笃文卷》《三贤集》。所撰《雁栖湖会都赋》已刻石于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塔亭中;《长嘉汇赋》也将刻碑于重庆两江交汇处。
刘迅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书画委员会委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书画网总编辑、中国绘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东方中国诗书画院院长。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上一篇:古诗十九首中这首诗流传不广,但开篇10字就写出我们为何忧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