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另一种“唐诗三百首”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唐诗三百首》口碑极好,然而大多数中国人只知有《唐诗三百首》,不知《全唐诗》为何物。本期分享中华书局

《唐诗三百首》口碑极好,然而大多数中国人只知有《唐诗三百首》,不知《全唐诗》为何物。本期分享中华书局吴艳红编辑的一篇书评文章,从别样的审美角度看另一种“唐诗三百首”。欣赏唐诗之美,也需不留遗憾。

打开凤凰旧事,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文 | 吴艳红

皇皇《全唐诗》近五万首,蔚为大观。中国人最熟悉的选本莫过于清朝蘅塘退士编选的风行二百余年的《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口碑极好,是唐诗启蒙当之无愧的首选。可是,且不论任何一种选本本身都会有局限性,就其后果——大多数中国人只知有《唐诗三百首》,不知《全唐诗》为何物而言,也有挂一漏万、罔顾其他唐诗之美的遗憾。蘅塘退士在《唐诗三百首》原序中说:“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可见脍炙人口与诗体多样为其选诗标准。蘅塘退士学而优则仕,中进士而历任知县等官职,浸淫于传统士大夫文化,秉承的自然是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加上定位是童蒙读物,《唐诗三百首》自然少了些思想性和批判性。而且既然要“脍炙人口”,难免会遗漏掉名虽不显质量却佳的“小众”诗人与诗作。

好像硬币有两面,《唐诗三百首》既让中国人之间对唐诗多了认同感,也让中国人对唐诗的审美损失了多样性。基于此,古典诗词鉴赏名家李元洛先生以现代人的立场、观念与眼光,选取与《唐诗三百首》无一反复的337首唐诗,分成自然、社会、人生、艺术四类,下设“时空”“环保”“农事”“工商”等28小类,加以悉心品赏,遂成《唐诗分类品赏》(中华书局2019年1月出版)一书。此书打捞了不少“遗珠”,可谓适合现代人的上佳唐诗选本。这些“遗珠”,“主体是名家之名作,其次是非名家之佳作”,还包括“相当数量的未进入过古今任何选本、于读者颇具陌生感之佳篇”。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其特色:

中华书局 2019年1月出版

就体裁及出处而言,丰富了《唐诗三百首》的类别。

于古诗、乐府、五七律绝之外,选了“非主流”的六言诗。如王维的《田园乐七首》之一:“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鸟啼山客犹眠。”六言介于五、七言之间,十分少见,带给人别样的审美体验。也选有“白话诗”、回文诗、打油诗、联句诗、偈颂诗、女性诗、神童诗、帝王诗、手工业者诗、国际友人诗等具鲜明特征的诗作,可谓极尽唐诗千姿百态之美。如王志梵的《他人》:“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多用俚言俗语,即类似“白话诗”。另外,从出处论,还选有敦煌石窟的唐诗抄本和长沙铜官窑出土瓷器上的诗作。上述王志梵的《他人》即来自敦煌石窟的唐诗抄本,他还有一首《城外土馒头》也来自于此:“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味道。”另一首无名氏的《君生我未生》即来自铜官窑出土瓷器上的题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些体裁多样、出处不一的唐诗,为只晓得《唐诗三百首》的中国人打开了另一扇门,借此并进此一窥《全唐诗》的高堂华屋。

就内容而言,突破写景抒情诗、怀古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等分类的陈规和局限,增添了环保、为政、农事、工商、贫富、贪腐、读书、励志、舞蹈、棋艺等具现代性的门类,并征引五四以来的旧体诗和新诗,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激活了唐诗的现代价值。如将唐朝诗僧景岑的《诫人斫松竹偈》拈出归于“环保”一类:“千年竹,万年松,枝枝叶叶尽皆同。为报四方参学者,动手无非触祖翁!”千年过去,此诗在环保任重道远刻不容缓的当下意义愈加凸显。大自然是“祖翁”,是生灵的根本,众生当保护一枝一叶一草一木。文末联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惠荪林场》抒发对大自然的珍爱与呵护之情:“究竟山有多深,林有多密/而一路探下谷去的/那一盘隐隐的小径/究竟要转多少个陡弯/才会落到山岳的心底?/尾敏山头和浊水山峰/在高处都昂然不答/而排成梳齿的台湾冷杉/翠荫里所有的鸟和蝉/也都参不出一个结论/说,林究竟有多密/而山啊究竟有多深?”正面颂美大自然,反面则包含着对乱砍滥伐的警惕与鞭挞。唐诗在现代视角的新分类下,注入了现代性,品赏出新的意味,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既比较同一诗人不同题材的作品,又比较不同诗人同一题材的作品,照鉴唐人的多重精神维度。

如李白在《唐诗三百首》乃至传统文化里,给人的印象是全然浪漫主义的,他仰望星空,“举杯邀明月”,甚至“霓为衣兮风为马”,高蹈于九天之外,俨然标签化了。实则不尽然,《唐诗分类品赏》除了选取李白标志性的浪漫主义诗作,还选取了几首现实主义诗作,让我们看到李白脚踏实地关怀民生的一面。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歌颂了田家的勤苦与善良。如《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塑造了冶炼工人的劳动景象。而抒写同一题材的不同诗人,也可以擂台比武各显身手。好像题诗作《金钱花》,罗隐之作是:“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皮日休之作是:“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前者讽刺豪门的贪得无厌,后者讽刺世道不公,可谓异曲同工,为咏金钱花的双璧。而郑谷的《苔钱》亦可同台竞技:“春红秋紫绕池台,个个圆如济世财。雨后无故满穷巷,买花不得买愁来!”济世财亦能买愁,这是十分新警的奇想,可谓与罗隐、皮日休之作不分伯仲,可以互照共考。

选诗尤重晚唐,品评联系当下,充满深切的现实关怀。一般观点认为,唐诗在盛、中唐达到顶峰,晚唐已趋式微。李元洛先生不拘于成见或定见,选取晚唐诗人诗作尤多,最推崇者乃罗隐。罗隐终身布衣,不扬名于野史,但颇为思想前卫的清朝袁枚所赏识。李先生特引一例,袁枚《示儿》诗写道:“可晓尔翁意图深?不教应试只教吟。九州人尽知罗隐,不在科名记上寻!”李先生以袁枚之好,抒写本人之好,对罗隐关怀民谟、批判现实的诗作多有青睐。如《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借所咏之物“祥瑞之雪”,寄同情饥寒贫者之情。又如《感弄猴人赐朱绂》:“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如何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讽刺晚唐唐昭宗在国祚危机四伏中不思进取,赐玩猴把戏者以绯袍,号“孙供奉”,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可谓“诗胆大如天”。无独有偶,刘叉也是唐诗人中不合流俗的另类诗人,他好任侠,特立独行,常常金刚怒目。如《偶书》:“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大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势。他在《自问》诗中直抒胸臆:“酒肠宽似海,诗胆大如天。”可谓真实、生动的“自画像”。此外,对陆龟蒙、杜荀鹤、曹松等批判现实的诗人也多所着墨,可见李先生对晚唐诗人的推崇。除激赏批判性诗作,李先生在品赏中还观照古今联系当下,环保、贪腐、房价、邻里关系、精神追求等现实热点也得到呈现。如在品赏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一诗时,结合“百金买宅,千金买邻”的古语和当下城市化进程,以看似戏谑实则无法的口吻说道:“今日因种种缘由自动择邻已非易事,只好被动结邻。如果你结的是善邻甚至是芳邻,那同样称得上三生有幸;假若你不幸结的是恶邻或不芳之邻,那就只好在自认倒霉之余,或者起而抗争,或者惹不起躲得起了。”一经联系当下,此诗即尽显当代意义,他诗亦可如是观之。

不因人废言,特选了几首相当受冷落甚至不入流的诗,或仅备一格,或作反面教材,以显《全唐诗》的完备与包容。

如唐备的《失题二首》:“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一日天无风,四溟波尽息。人心风不吹,波浪高百尺。”唐诗佳作选不胜选,此诗虽恐非上乘,但仍可圈可点,足堪聊备一格。如陈璠的《临刑诗》:“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贪官陈璠临死毫无忏悔意识念念不忘荣贵,亦可作反面教材。此外,未进入古今任何选本的诗作也不少,如晚唐诗人章碣的《癸卯岁毗陵登高会中贻同志》:“流落常嗟胜会稀,故人相遇菊花时。凤笙龙笛数巡酒,红树碧山无限诗。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长杨羽猎须留本,开济重为阙下期。”其中“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可谓警句,不输名家名诗。

值得一提的是,李元洛先生字里行间流显露为默默无闻的诗作扬名的殷切愿望,唯恐埋没好诗的心情可见一斑。“我在此要特为打捞二三,以免永远沉埋于忘川。”这种为好诗鼓而呼的爱才惜才之情令人动容。同时,李先生乃学者而兼作家,除著有诗论专著《诗国神游——古典诗词现代读本》《诗美学》和诗文化散文系列《唐诗之旅》《宋词之旅》《元曲之旅》《清诗之旅》等书外,也雅好旧体诗词创作,《唐诗分类品赏》一书偶见其诗作,如《空山》:“人喧车闹雾霾城,夏日深林万籁清。寂寂空山谁剪破?关关好鸟二三声。”如《早春游梅溪湖四绝句》之一:“半世流光去绝踪,白头长忆少年红。春华已逝藏何处?都在桃腮柳眼中!”真可谓惺惺惜惺惺也,亦平添了品赏文字的不同凡俗、文采风流。

 本文原载于2019年4月24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时有删节。图片源自网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