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3、初步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绝句_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_师梦圆www.shimengyuan.com/k/365.html
三衢道中_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_师梦圆www.shimengyuan.com/k/367.html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番制_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_师梦圆www.shimengyuan.com/k/379.html
语文园地_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_师梦圆www.shimengyuan.com/k/392.html
蜜蜂_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_师梦圆www.shimengyuan.com/k/395.html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_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_师梦圆www.shimengyuan.com/k/397.html
小真的长头发_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_师梦圆www.shimengyuan.com/k/400.html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_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_师梦圆www.shimengyuan.com/k/411.html
我们奇妙的世界_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_师梦圆www.shimengyuan.com/k/414.html
习作:这样想象真风趣_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_师梦圆www.shimengyuan.com/k/426.html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内容:

2、想像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指点朗读,背诵古诗。

三、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而作,书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单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四、教学方法、及学法:

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诗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让诗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我打算运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全体上把握古诗,通过层层诵读的方法去指点学生体会它独特的意韵美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全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遭到情感的熏陶。”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所以本节课力求采取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课件展现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现))晓得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

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现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晓得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用本人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4、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课件出示: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听说,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课件出示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郁香味,茎可入药。听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像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灾的植物一样。见过吗?

5、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思念…)

简述“山东”的意思。(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说的山东省不同。)

现在谁能用本人言语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晓得了什么?学生交流。(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本人在家乡的兄弟们。)

6、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晓得多少,谁来说说?(课件出示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通晓音乐,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7、现在我们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晓得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诗,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板书课件出示:倍思亲)。

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本人的感受读出来。(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字义,本人试着说说它的意思。(课件出示:独:独自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2、学生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本人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六、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本人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正文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七、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