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斯克都发了《七步诗》,我们也该好好读点诗词了
当地时间11月2日上午,特斯拉创始人、目前的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在本人的推特上发了这样一首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马斯克在推文中引用的中文诗句,来自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写的《七步诗》,他还把同样的内容发在了个人微博上。一经发布,这条推文/微博获得了数万条评论和转发,上演了一场大型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
马斯克想表达什么
多家媒体和国内外网友脑洞大开,猜测他这首诗的真实意图。从逐字逐句的解释,到故事背景科普,再到唐诗三百首的轰炸,最初成为一个互联网狂欢。
先不管马斯克到底意图何在,他这不按常理出牌的一招,赚眼球、炒热度的效果却是不同凡响。
一条推文,令全世界都大开脑洞,为啥?
马斯克的推特,好像世界经济走势的风向标,如果能在其中找到一些新的线索,就能据此判断出未来经济发展的风口——至多在那些热衷于研究马斯克发言的人眼中是这样。
因为马斯克本人的思路实在太难猜,所以网友们也只能从过往的旧事里找答案。有人猜测,马斯克是在回应联合国的捐款要求;有人猜测他是在回应美国民主党拟征的“亿万富豪所得税”;还有游戏爱好者猜测,这其实只是马斯克玩策略游戏《Humankind(人类)》的玩后感而已。毕竟在诗的前面,马斯克特意写上了Humankind。最流行的猜测,还是马斯克在为虚拟货币站台。缘由就是“豆”跟狗狗币的“doge”发音相似……
也有部分网友说,以上答案都不对,人家就是在为中文打call(网络流行词,意为对某人某事或某物支持和赞成。——编者注)呢。
评论区变成汉语课堂
对于大部分对中国古文一无所知的外国友人来说,这首方方正正的古诗好像上古密语,因为他们最好用的工具——谷歌翻译,在这个关键时辰拜倒在了繁杂的古汉语面前。
在翻译出来的文档里,“豆萁”只能翻译成“Beans(豆子)”,让本来看不懂的翻译雪上加霜。于是,勉强能看懂的只言片语就成为他们所能获得的一切信息:烧豆子?煮豆子?
四分钟后,有外国人草率地得出了结论:“是菜谱。”
看到了一群四处打转的外国人,中国用户忍不住下场了。
几小时后,评论区演变成手把手教学的中文课堂,通篇的每一个汉字都被标注上了对应的英文,但至于外国人究竟能不能看懂古汉语式的英文,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令人感动的是,在这场大型课堂中,有不少认认真真做解答的网友,详细到整个故事的背景和来龙去脉,让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一同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马斯克为什么选择了《七步诗》?当然要先从诗歌本身说起。
曹植的《七步诗》,出自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魏文帝曹丕勒令本人的弟弟曹植,在走七步的时间里写出一首诗来,如果没能完成,就将其处死。悲愤之下,曹植写出了这首用“豆子”和“豆秆”来比喻兄弟手足相残的《七步诗》。
曹植运用十分贴切、浅显生动的比喻表达出本人的情感,并因而逃过一劫。
兄弟阋墙,是最大的祸事;兄弟和睦,是家庭的喜事。亲情,与我们血肉相连,尤为深厚。所以,请用一生去珍惜。
这是《七步诗》给我们最大的启示。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人知。以致于每当再出现兄弟不睦相残时,我们都会想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传统诗文老外也喜欢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许多诗文经典不只仅被一代代中国人传颂,也被翻译成了英语,被外国人引用。
例如,美国历届总统在访华期间引用中国古诗文,已经成了不成文的惯例。
1984年,里根在访华的欢迎晚宴祝酒词中引用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1989年,老布什在访华的欢迎晚宴上引用中国古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1998年,克林顿访华时引用《礼记》的一句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2009年,奥巴马访华时引用中国古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不只深受元首们青睐,中华诗词以她独具的东方诗意,也折服了不少外国网友。在外国知乎Quora上,有不少帖子讨论“你读过最美的中国诗歌是什么”,网友们的回答非常积极。
许多网友在下面分享本人喜爱的中国古诗词和诗人,被提到最多的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此外,有网友说特别喜欢乐府诗集的《古诗十九首》;不少网友被《诗经》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感动;无数想学中文的网友请教如何学习中国古诗……2020年,BBC更是推出了一部58分钟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Dufu: Chinas Greatest Poet),向英国观众“推销”中国的历史文化。
对于中国诗歌陈旧、绵长的历史,这部纪录片这样引见:中国有着世界上最陈旧的、迄今仍在活跃的诗歌传统,上下延续三千年,比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更陈旧。
以上种种文化交流,不但能带给我们新的视角,而且唤起对自我的重新检视。
传统诗词尽显中国式浪漫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
还记得东京奥运赛场上,那些神仙解说词吗?
“一剑光寒定九州。”“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雏凤清于老凤声。”“一棹逍遥天地中。”“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那些或激昂或失意的赛场时辰,配合着“中国式浪漫”的精辟之词,无不让人觉得运动之美、竞技精神之魅。而当我们从赛场回到现实,那些美好蕴藉的古诗文诵读,不独培养出典雅的表达,更能滋养出峨峨兮若泰山、汤汤乎如流水的文化基因。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我们虽身处信息过剩的时代,仍应带着对诗意生活的憧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守护初心。触摸生活本真,传承中华文脉——愿我们每个人的灵魂,都能诗意地栖居。
(作者gxjhshys,据《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公众号)
上一篇:适合2-3岁宝宝的启蒙古诗,短小浅白,朗朗上口,让孩子爱上古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