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放牛班的春天》:关于孩子的教育,您的打开方式正确吗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多年来,《放牛班的春天》不断被誉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看一遍”的经典之作。但小编看来,不只是教育工作者,每个父母都应该带着本人的孩子看一遍,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也能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得到新启发!

放牛班的春天

类型:剧情 / 喜剧 / 音乐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瑞士 / 德国言语: 法语上映日期:2004-10-16(中国大陆) / 2004-03-17(法国)片长:97分钟又名:歌声伴我心(港) / 唱诗班男孩 / The ChorusIMDb: tt0372824

影片采用倒叙方式,在一个大雨澎湃的夜晚,两个迟暮的老人相聚在一起,以他们的老师克莱蒙•马修的日记为线索,追想起这位伟大教育者的过去……

马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并没有展现本人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

果然,这里的学生不是用玻璃将老师的眼睛划伤,就是用剪刀将老师的手臂戳伤……老师们时辰蒙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煎熬。

正因为如此,严厉冷漠的校长、以及老师们都深信一个真理:犯错,惩罚!

孩子们使坏一旦被发现,就会被校长像拎小鸡一样抓起来!关禁闭、体罚、参加劳动……

然而,毫无人道的教育方法,并没有减少孩子们恶作剧的次数,只让他们愈加恶劣。在这所大门紧闭的大院里,孩子们纯洁的灵魂仿佛在残酷冰冷的环境中冰封起来。

马修老师决心通过本人的努力来改变这种教育方式,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打开孩子们封闭的心灵。

初次试唱,孩子们的歌声并不那么优雅动听,但值得庆幸的是,终于有这么一件美好的事能牵动孩子们的心。

这也使他重燃希望,翻开了那曾暗暗发誓不再触碰的五线谱,开始为孩子编写最动人的乐章。

这些孩子虽然行为乖戾,言语粗俗,但他们的内心其实柔软而又脆弱。马修老师的音乐就像一剂良药,抚慰着他们因遭到长久压迫而麻木不仁的内心,重新唤起了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和热爱。

无论是合唱部分完满融合的歌声,还是领唱莫朗奇宛如天籁般的声线,都让人沉醉其中。

也正是因为马修老师在孩子们身上倾注了所有心血和关爱,才能让一群顽固恶劣的问题孩子能互相契合,完成这样一出几乎可称得上奇观的成功演出吧。

然而,在孩子们生命复苏之际,令人心碎的事情发生了,因校长诽谤而被警察带走的蒙丹,出逃后为报复校长而点燃了学校的宿舍。

面对这一切,哈杉校长不只没有丝毫反省,反而将责任推给了因带孩子出游却不测救了孩子免于火灾的马修老师身上,随后便解雇了他,并勒令孩子们不许与马修老师道别。

没有一个孩子出来送别,失意沮丧的马修感叹孩子们的无情和顺从。但是当空灵的合唱声从封闭的阁楼响起,一架架写有姓名、承载着爱与感恩的纸飞机从窗台飞出,一双双小手奋力挥动向老师告别。

灿烂的阳光下,被漫天的纸飞机环绕,马修老师脸上弥漫着幸福的笑容。

这一幕,这一刻,真的感觉什么都值了!

令人欣慰的是,“池塘之底”的众位老师也看透了校长的丑恶嘴脸,联合揭发他虐待学生,最终校长被辞退。

重获重生的孩子们,特别是早已成为著名指挥家的莫朗奇,大概永远都不会忘记,已经有马修老师这样一个人出现在本人的生命中吧。

在师范学校上学的时候,心理学老师曾利用自习时间让尚未踏上教师岗位的我们观看这部电影,多年之后,我依然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永远不要给任何一个学生贴标签,没有人就是那个样子的,除非你是想让他变成那个样子。”

是啊,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永远不能随便给孩子下定义。我们要做的是对孩子良好的行为及时强化,而对不好的行为用忽视来衰退。让孩子对本人有一个积极的定位,而不是对孩子的缺点盯住不放。最重要的是,老师要爱孩子,虽然这句话听起来像是陈词滥调,但这却是现实

有爱才会用心,用心才能做好教育 !我想这句话不只老师们适用,所有家长也适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