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胎记》一触目,“胎记”二字击中心扉,这不只仅是个一生一世的记号,还是前世今生的记号。这一想,读引即燃,欣然阅读,原来那一胎记是她故乡的一口“月半井”。井喻胎记,精妙、精确不言而喻,让我欣喜的是她对故乡有这样的至臻深情。
情感温存散文的温度。作者如此深情,书稿的每一篇文章是像火狐还是灵猫或是温柔的长毛兔。捧读在手,细细体会,五辑通读下来,逼真感遭到作者的情感是洁白温热贴心的小白兔。洁而无垢,温而不焰,热而不烫,顺而不媚,柔而不软,也就是一种内敛委婉、纯洁无瑕发自内心燃起的情感。例如:《听鱼》她没有直抒胸臆去书写对大海的爱,而是内发于心写出本人与海的息息相关。她写道:“想着生我养我的三都岛,我的胎教一定少不了狂风击浪的怒吼,也少不了轻风漾波的浅吟。致使来自卑海的每一种声音,我都能感觉到它的情绪,严厉而又慈悲,让我敬畏而又亲切。”散文的情感有外感与内发,能打动人的常就是这样的内发之情。
言语表现散文的风度。风度我把它释为风采与气度。文章的风采取决于文章的言语气质。我一向追求散文的言语要活生生的,而不是给文本贴标签、给情感下定义、给境物赋概念,端架子说教,四处可用,人人都用的那种陈词滥调。要句句精准,语从境出,合情合境自然流露。《故乡的胎记》没有让我失望,读了这本书,即便不认识作者,也便晓得是个海岛姑娘。若说气度,她的每篇文章显露出气味,清新浓艳,也就是没有张扬之势、夸张之态,也没有小家子矫情形骸,倒有几分风雅儒士气度。多篇文章写到品茗煮酒,例如《温一壶月光》一文中这样抒写:“一壶月光尽余欢,那时候年青真好,酒喝高了,可以顺手摘星,杯中捞月;三尺难过,尽在谈笑挥手间。”满满是风情浪漫的雅士。
有着地域特点的文字,又有雅士风格的气度,散文也就有品格而脱俗,让读者知君何人,知品何归。
境界表达散文的高度。《故乡的胎记》我体会作者的审美之境外,还体会到她的悟境以及创作营建的当下新境。作者的审美之境,善美传美,在平常中见真奇,在寻常中发现美,不以审丑而溢丑。例如《剪一段时光,醉在赤溪》写古寺,写山水,写街上,停笔在热爱的美丽境界里。文中写道:“把夜晚留给夜,取一份好心情迎东边日出,阳光比诗歌还要夺目。摊开手,捂住眼,指缝间,我看见,天空洒下,一缕一缕的幸福。”作者一定参佛悟道,文中不失禅道之境,处处留无机锋。更可贵的是作者能引领读者走向新境。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云:“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也就是说,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遭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简言之就是时代的气味。《故乡的胎记》带给读者的就是这样充满时代气味的文字。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源于生活的写作,本该有许多悲情,但作者品下人生五味,以觉悟之高境,大度包容,吐露给读者美好新境,这就是修养,就是一个人的高度,是一个有担当的作者的写作责任感。人有了高度,她的文章就可以在多维的空间里站高看远,处低望云,平等相视,以平常心看苍生,创作出有温度有高度的作品。
《故乡的胎记》诗性言语,时出哲慧,古韵悠悠,又创造当下时境,这些都是这本集子较为明显的特点。不难看出作者骨子里的古典,灵性中的诗心,浪漫中的理智。不难看出她深受古代名著、古诗词、古龙武侠、佛教文化、现代诗等影响。
人们常以“有容乃大”来喻海与襟怀,我看散文也是这样。(禾 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