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国学经典之《春秋穀梁传》第十讲:僖公·十六年至二十五年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鲁僖公,姬申,鲁庄公之子,春秋时期鲁国第十八任君主,公元前659年―前627年在位,在位33年。在这段特定的历史时期,鲁国在国际关系中游刃不足,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城濮大战,晋国、齐国无疑收获最大,但中小国家,即便像宋国这样的打败国,牺牲也极其惨重。鲁僖公虽然没完成他的最高目的,但那也不是他所能左右的,求乎上得乎中,他的努力和指挥已经发挥到极至。他虽然没有晋文公的雄才大略,但机警和生存智慧却丝毫不差于重耳,在当时是位了不起的国君。

僖公·十六年: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先陨而后石何也?陨而后石也。于宋,四竟之内曰宋。后数,散辞也,耳治也。是月也,决不日而月也。六鹢退飞过宋都,先数,聚辞也,目治也。子曰:“石,无知之物,鶂微有知之物。石无知,故日之。鶂微有知之物,故月之。君子之于物,无所苟而已。”石、鶂且犹尽其辞,而况于人乎?故五石六鶂之辞,不设,则王道不亢矣。民所聚曰都。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大夫日卒,正也。称公弟叔仲,贤也。大夫不言公子公孙,疏之也。夏,四月,丙申,缯季姬卒。秋,七月,甲子,公孙兹卒。大夫日卒,正也。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兵车之会也。

【译】僖公十六年春天,周历正月,戊申日,是初一,在宋国落下五块陨石。这一月六只鶂鸟退着飞,飞过宋都。为什么陨字在先而石字在后?因为落“六”,表明鸟是聚在一起飞,用眼看到的。孔子说:“石头是无知之物,鶂鸟是稍有灵性的动物。石头无知,所以记下日期。鶂鸟稍有灵知,所以记下月份。君子对于万物。没有马马虎虎的。”对石头和鶂鸟尚且详尽记载。何况对人呢。所以说对五石六鶂记载,不深入考虑,治国的办法就不会高明。百姓聚集的地方叫都。三月壬申日,公子季友去世。大夫死记载日期是对的。称庄公弟弟的字,是因为他贤德。对大夫如果不称公子或公孙,是表示疏远的意思。夏天,四月丙申日,缯季姬去世。秋天,七月甲子日,公孙兹去世。大夫死记载日期是对的。冬天十一月,僖公在淮地会盟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和曹伯。“淮地会盟”是一次兵车之会。

僖公·十七年

十有七年,春,齐人、徐人伐英氏。夏,灭项。孰灭之?桓公也。何以不言桓公也?为贤者讳也。项,国也。不可灭而灭之乎?桓公知项之可灭也,而不知己之不可以灭也。既灭人之国矣,何贤乎?君子恶恶疾其始,善善乐其终,桓公尝有存亡继绝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秋,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九月,公至自会。冬,十有二月,乙亥,齐侯小白卒。此不正,其日之何也?其不正前见矣。其不正之前见何也?以不正入虚国,故称嫌焉尔。

【译】十七年,春天,齐国和许国攻打英氏。夏天,灭掉项国。谁灭了项国?是齐桓公。为什么不记齐桓公,替贤人隐讳。项是个国家,不可以灭却灭了它。桓公晓得项国可灭,却不知本人不能去灭。已经灭了别人的国家,还算什么贤人。君子憎恶坏人,憎恶他的当初;喜欢好人,乐意他善始善终。桓公曾有存亡继绝的功德,所以君子替他隐讳。秋天,夫人姜氏在卞地见齐侯。九月,僖公从淮地回国,告祭祖庙。冬季,十二月乙亥日,齐桓公小白去世。这人不正,为什么死了记载日期?他的不合理行为先前已记载了。为什么说先前就记载了?他以不合理手段,进入无君的齐国,所以说有夺君位之嫌。

僖公·十八年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非伐丧也。夏,师救齐。善救齐也。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战不言伐,客不言及,言及,恶宋也。狄救齐。善救齐也。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冬,邢人、狄人伐卫。狄其称人何也?善累而后进之。伐卫所以救齐也。功近而德远矣。

【译】十八年春,周历正月,宋公、曹伯、卫人、人攻伐齐国。不是趁国丧攻伐。夏天,诸侯拯救齐国。救齐是好事。五月戊寅日,宋国和齐国在甗地作战,齐军战胜。用战字就不能用伐字。宋师后边不能用及字。用及字,是憎恶宋师的意思。狄人拯救齐国。狄人救齐是好事。秋季,八月丁亥日,安葬齐桓公。冬天,邢国、狄国攻伐卫国。为什么称狄人?是积累善行而后得以晋升的。狄伐卫是为了救齐国。近有伐卫之功,远有救齐之德。

僖公·十九年

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执滕子婴齐。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缯子会盟于邾。己酉,邾人执缯子,用之。微国之君,因邾以求与之盟。因己以求与之盟,己迎而执之,恶之,故谨而日之也。用之者,叩其鼻以衈社也。秋,宋人围曹。卫人伐邢。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梁亡。自亡也。湎于酒,淫于色,心昏耳目塞。上无正长之治,大臣背叛,民为寇盗。梁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梁亡,郑弃其师。我无加损焉,正名而已矣。梁亡,出恶正也。郑弃其师,恶其长也。

【译】十九年,春,周历三月,宋国抓了滕国国君。夏季,六月,宋国、曹国和国在曹国南部会盟。缯国国君跟邾国会盟,国抓住缯子,用他的血祭土神。小国国君,想依靠邾国协助参与诸侯的盟会。想依靠本人协助参与会盟,本人迎来却抓住他,憎恶邾国的做法,所以慎重地记下日子。用之,是指击打缯子的鼻子,用他的血祭土神。秋天,宋国包围了曹国。卫国攻打邢国、冬季,鲁国同陈国、蔡国、楚国、郑国在齐国结盟。梁国灭亡,梁国是自掘坟墓。国君沉湎于酒,荒淫好色,头脑昏。听不进意见。上边没有正常的治国之道,大臣背叛,百姓偷盗。梁亡,是本人灭亡的。还有繁重的劳役,沉湎于酒的事不值一提。梁国灭亡,它抛弃了本人的军队,我们毫无增减现实,只是对其亡正名而已。梁国灭亡,由于它国政很坏,抛弃了本人的军队,作恶那么长久。

僖公·二十年

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作,为也,有加其度也。言新,有故也,非作也。南门者,法门也。夏,郜子来朝。五月,己巳,西宫灾。谓之新宫,则近为祢宫。以谥言之,则如疏之然,以是为闵宫也。郑人入滑。秋,齐人、狄人盟于邢。邢为主焉尔。邢小,其为主何也?其为主乎救齐。冬,楚人伐随。

【译】二十年春天,重新制造南门。作,是制造的意思,加大原来的尺度。说新,表示有旧的,就不是新制造。南门,是法门。夏天,郜子来鲁朝见。五月乙巳日,西宫发生火灾。西宫也叫新宫,它靠近父庙。用谥号称呼的,是远祖的庙。根据这点认为着火的是闵公庙。郑国攻入滑国。秋天,齐国和狄国在邢地会盟。邢国是掌管者。邢是小国,为什么它掌管?以邢为主拯救齐国。冬季,楚国攻伐随国。

僖公·二十一年

二十有一年,春,狄侵卫。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夏,大旱。旱时,正也。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雩,执宋公以伐宋。以,重辞也。冬,公伐邾。楚人使宜申来献捷。捷,军得也。其不曰宋捷何也?不与楚捷于宋也。十有二月,癸丑,公会诸侯盟于薄。会者,外为主焉尔,释宋公。外释不志,此其志何也?以公之与之盟目之也。不言楚,不与楚专释也。

【译】二十一年春季,狄人侵略卫国。宋国、齐国和楚国在鹿上会盟。夏天,大旱。天旱记载季节是对的。秋天,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在雩地会盟,捉住宋公然后攻打宋国。用以字,表示抓到的是个重要人物。冬季,鲁国攻伐邾国。楚国派宜申来献战利品。捷是指战利品,为什么不说伐宋的战利品?不情愿说楚国胜了宋国。十二月癸丑日,僖公在薄地会盟诸侯。用会字,表示次要是为国外的事,为释放宋公。释放国外的人不必记载,这次为什么记呢?因为僖公参加会盟看到了。不提楚国。是不愿说楚国本人放的人。

僖公·二十二年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内讳败,举其可道者也。不言其人,以吾败也。不言及之者,为内讳也。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日事遇朔日朔。春秋三十有四战,未有以尊败乎卑,以师败乎人者。以尊败乎卑,以师败乎人,则骄其敌。襄公以师败乎人,而不骄其敌何也?责之也。泓之战,以为复雩之耻也。雩之耻,宋襄公有以自取之。伐齐之丧,执滕子、围曹、为雩之会,不顾其力之不足,而致楚成王。成王怒而执之。故曰,礼人不答,则反其敬。爱人而不亲,则反其仁。治人而不治,则反其知。过而不改,又之,是谓之过,襄公之谓也。古者,被甲婴冑,非以兴国也,则以征无道也,岂曰以报其耻哉?宋公与楚人战于泓水之上。司马子反曰:“楚众我少,鼓险而击之,胜无幸焉。”襄公曰:“君子不推人危,不攻人厄,须其出。”既出,旌旗乱于上,陈乱于下。子反曰:“楚众我少,击之,胜无幸焉。”襄公曰:“不鼓不成列。”须其成列而后击之,则众败而身伤焉,七月而死。倍则攻,敌则战,少则守。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道?道之贵者时,其行势也。

【译】二十二年,春天,鲁国攻邾国。攻下须句。夏天,宋国、卫国、许国和滕国攻打郑国。秋天八月丁未日,鲁国和国在升陉作战。忌讳说鲁国失败,就记下可以说得出的。不记鲁国领兵的人,因为我们败了。不提“及”字前边的,是忌讳提鲁国。冬季,十一月己巳日,是初一,宋国和楚国在泓地作战,宋军失败。发生事的日子遇上朔日就记朔。春秋经记载三十四次战役,一般没有中原国败于夷狄、人多的败于人少的。如果中原国败于夷狄、人多的败于人少的,那就是因为骄傲轻敌。宋襄公败于楚人,却不是因为骄傲轻敌。为什么记?为指摘他。泓之战,宋公是想以此报复雩之会上的耻辱。雩地会盟时的耻辱,是宋襄公自讨的。他趁齐有丧事伐齐、抓滕子、围攻曹国、掌管地会盟。不看本人力量够不够,把楚成王请到会。楚成王一怒就把宋公抓起来。所以说,礼敬别人却得不到报答,就不算敬;爱别人却得不到爱,就不算仁。管理百姓却管理不好,就不算智。犯了错误不改,又犯同样的错误,才叫错误。这些说的就是宋襄公。古时,披上铠甲戴上头盔,不是为了复兴国家,就是讨伐无道,难道能用作战报仇雪耻吗?宋公和楚国在泓水边作战。司马子反说:“楚国兵多,我们兵少,趁它渡河危险时打它,肯定取胜”。宋公说:“君子不趁人之危,不在别人困厄时攻击,等他们过河再打”。楚军已经过了河,上面指挥的军旗乱了,下面阵容也乱了。子反说:“敌众我少,趁它乱时打它,肯定能胜”。襄公说:“君子不进攻没列阵的军队”。楚军排好阵列,而后才进攻。结果,宋军大败。宋公本身也受了伤,七个月后就死了。兵力是对方的一倍就自动进攻,兵力和对方相当就可以打,兵力少于对方就坚守不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能说话。人如果不能说话,还算什么人?言语之所以叫做言语,就是要真诚。说话如果不真诚,还叫什么言语?真诚之所以真诚,就在于它符合道理。真诚如果不符合道理,那还叫什么真理。真理的可贵就在于它合乎时机,顺应情势

僖公·二十三年

二十有三年,春,齐侯伐宋,围闵。伐国不言围邑,此其言围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夏,五月,庚寅,宋公兹父卒。兹父之不葬何也?失民也。其失民何也?以其不教民战,则是弃其师也。为人君而弃其师,其民孰以为君哉?秋,楚人伐陈。冬,十有一月,杞子卒。

【译】二十三年春,齐国攻打宋国,包围闵城。攻伐一国,就不必记包围了城邑,这次为什么记载?是认为齐国用坏报答坏是不对的。夏天,五月庚寅日,宋公兹去世。为什么不记载安葬宋襄公?因为他失掉民心。他为什么失掉民心?因为他不教百姓作战,这就抛弃了他的军队。做为人君,却抛弃了本人的军队,那百姓谁还把他看做国君。秋季,楚国攻打陈国。冬季,十一月,杞国国君去世。

僖公·二十四年

二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夏,狄伐郑。秋,七月。冬,天王出居于郑。天子无出,出,失天下也。居者,居其所也。虽失天下,莫敢有也。晋侯夷吾卒。

【译】二十四年,春,周历正月。夏季,狄人攻打郑国。秋季,七月。冬天,周襄王逃出,住在郑国。天子无所谓出,说出,表明他丢了天下。居,指住在他本人的地方。天子即使得到天下,也没有谁敢享有天下。晋惠公去世。

僖公·二十五年

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毁之名何也?不正其伐本而灭同姓也。夏,四月,癸酉,卫侯毁卒。宋荡伯姬来逆妇。妇人既嫁不踰竟。宋荡伯姬来逆妇,非正也。其曰妇何也?缘姑言之之辞也。宋杀其大夫。其不称名姓,以其在祖之位,尊之也。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纳者,内弗受也。围一事也,纳一事也,而遂言之,盖纳顿子者陈也。葬卫文公。冬,十有二月,癸亥,公会卫子、莒庆盟于洮。莒无大夫,其曰莒庆何也?以公之会目之也。

【译】二十五年春,周历正月,丙午日,卫国灭掉邢国。为什么称卫侯的名?认为他同祖灭掉同姓国是不对的。夏天,四月癸酉日,卫文公去世。宋国的荡伯姬来鲁迎儿媳妇。女子已经出嫁,就不能越过国境。宋国荡伯姬来迎儿媳妇是不对的。为什么称妇?称妇是从婆母那方面说的。宋国杀了本人的大夫。不称大夫的名姓。因为他在先祖的地位。尊崇他。秋季,楚国围攻陈国、迫使陈国送顿子回国。用纳字,表示国内不情愿子命封的大夫。为什么称他莒庆?是因为他与僖公会盟而高看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