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你以为孩子在“讨打”,其实可能是孩子在讨爱,别误解孩子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丨晴妈育儿日记(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导语

“熊孩子”越来越皮了怎样办呢?

案例分析

最近我发现,姐姐的孩子越来越有点“讨打”了。一次我去姐姐家,特地为他带去了很多的零食,可是他似乎并不喜欢我带来的东西,也不太领我的情,在一边傲娇的嘟囔着:“我不吃!”。

毕竟是个小孩子,还处在讨人嫌的阶段,我也就不和他多做计较的。可是没想到,他在家里对父母、爷爷奶奶也都是这样的态度。想要给他盖个毯子,他也会直接踢走,做的晚饭仿佛也不和他的心思,总是挑挑拣拣的。

因为最近姐姐总是向我吐槽,不晓得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我也因而请教了很多儿童教育方面的专家,慢慢了解到,孩子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性情有缺陷,而这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孩子“讨爱”的行为

1诲人不倦的撒娇

孩子们和大人能够真正交流的机会并不算多,因为毕竟是有年龄的差异,再加上孩子们的心智还不算成熟,很难找到合适的机会向父母表达本人的心意。这个时候撒娇,就成了他们最惯用的手段和方法了。

当他们意识到本人需要感情表达的时候,会诲人不倦地在父母面前撒娇,不断嚷嚷着“妈妈抱抱我”或者“爸爸我要和你一起玩”。但是家长精力也无限,很难能够不断满足孩子的心愿,可孩子们却不断不放弃。

这并不代表着他们是无理取闹、任性不懂事,这是孩子在直接的向你表达爱意,这说明孩子的“缺爱”症状还不是很明显。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断对孩子的撒娇进行拒绝,恐怕会让孩子渐渐得到了这样的感情倾诉。

2行为倒退现象

行为倒退指的是一个人做出了与他年龄层不相符的事情,也特指做出一些比本人年龄低的人的行为。比如,孩子明明已经学会本人吃饭了,但是还是要嚷着让爸爸妈妈给本人喂饭吃。

每一个异常行为都不能当作偶然情况来处理,我们最好能发现其中的特殊之处。如果一个本来十分独立的孩子,突然变得十分黏人,爸爸妈妈可能会觉得孩子突然变奇怪了。

但是,我们不要错过了还发出的“信号”,孩子这是在想你寻求关注,这是他心里觉得本人被冷落了,希望你能想全心全意的对待本人

3调皮捣蛋

有的孩子还会通过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行为来吸引爸爸妈妈的留意力。比如调皮捣蛋、破坏东西、故意挑刺儿等。比如孩子会故意的挑三拣四,觉得你新买的衣服不好看,亦或者在你专心工作的时候故意来打扰你。

孩子这样的行为,是觉得父母在本人心上的留意力变小了,他们想让父母把全部的留意力集中到本人身上。这个时候,孩子们宁愿得到父母的惩罚也想要父母的关爱。

父母要反思

1专心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

这样的“讨打”行为,并不是个例,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并不是每对父母都明白这样的行为代表着什么。很多时候,大家只是觉得孩子不懂事、孩子还太小了,就对孩子的行为下了定义,没有用心去发现孩子究竟是怎样了,就直接给他们扣上不懂事的帽子。

我们要明白,想要彻彻底底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完整人格的人,是千万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教育方法,要耐心发现本人和宝贝的异乎寻常之处,才能对症下药。

2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

孩子们有这些“讨打”行为,往往是因为有了缺爱的感觉。小孩子不像大人,都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但是孩子们不一样,孩子们的世界里只要本人的家人。所以父母不只是孩子们的父母,还是孩子们的家人。

他们几乎所有的感情都要向父母倾诉。但是孩子们也需要父母对于本人倾诉的回应,所以,若孩子们做出一些异常行为时,我们可以反省一下,是不是因为本人平时并未给予孩子们过多的关爱,才让让他们这么想要遭到关怀呢?

总结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能马马虎虎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灵魂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